【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黄天骥 康保成 主编:《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
  作者:黄天骥 康保成 主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22 | 点击数:5648
 


《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

黄天骥 康保成 主编

基本信息:

·页码:681 页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21506395X/9787215063952
·条形码:9787215063952
·包装版本:1
·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是黄天骥和康保成两位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02AZWOO3),2006年结项获优,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一书由绪论与七篇四十五章正文组成,共84万字,另配图片数十幅。全书从纵向来说包括了唐前戏剧形态、唐宋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形态的研究,从横向来说包括了脚色源流、演出场所、音乐唱腔和戏剧服饰的研究。是一部视野开阔,观念新颖,资料翔实可靠,富有创新结论的学术专著。

        此书以中国古代戏剧的形态、形式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体现出建立中国的戏剧形态学的创新意识和学术理念。在学术思维、学术视野和学术观点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戏剧的研究都有突破和推进。

       本书共七篇四十八章,大体分纵向与横向两大部分。从纵的方面讲,“唐前戏剧形态篇”重新审视了我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问题;分析了《东海黄公》、《踏谣娘》与巫术的密切联系。在“杂剧院本篇”发现了“杂剧”的最早出处,而且进一步对唐、宋、元各代杂剧的演出形态进行了新的探讨。“明清传奇篇”对一些特殊的演出形态辟专章予以讨论。从横的方面讲,“脚色渊源篇”从“旦”、“末”、“捷讥”这几个脚色的命义问题出发,进而观照外来文化与民族戏剧的关系问题。“戏剧服饰篇”考察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历史,阐述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本质、起源和在不同时代、不同剧种中的不同表现,揭示中国历代戏剧服饰与生活服饰的关系,并分析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程式性、符号性、可舞性和装饰性。“演出场所篇”除了从汉译佛经中寻找“戏场”和“瓦舍”、“勾栏”的来历并对学术界较为忽视的船台源流及其演出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总结了出我国古代剧场观念的一些规律。“音乐唱腔篇”勾勒出明清两代主要唱腔的源流、特征与演出的关系及其基本走向。

 

目录:

绪论
唐前戏剧形态篇
第一章  关于中国戏剧起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巫觋说”及其论争
  第二节  “歌舞说”及其论争(附“劳动说”)
  第三节  “综合说”(“多源说”)及其论争
  第四节  “傀儡戏说”及其论争
  第五节  “外来说”及其论争
  第六节  新世纪展望
第二章  中国戏剧之源——巫与巫术
  第一节  巫术原理及上古巫师
  第二节  王国维“戏剧源于巫觋”说补证
第三章  先秦古优与优戏形态
  第一节  古优的性质
  第二节  蘧■与戚施
  第三节  古优的来源
  第四节  先秦优戏的表演形态及其影响
第四章  汉魏戏剧形态
  第一节  汉代乐舞百戏及其巫术源头
  第二节  以《东海黄公》为代表的角抵戏
  第三节  以《公莫舞》为代表的歌舞戏
  第四节  汉魏优戏
  第五节  傀儡戏
第五章  《踏谣娘》形态及其来源
  第一节  关于《踏谣娘》的文献记载及学者们的分歧
  第二节  踏歌与《踏谣娘》
  第三节  踏歌及《踏谣娘》的产生地域
  第四节  踏歌的传播及其与《踏谣娘》的关系
  第五节  浑脱、拨头与《踏谣娘》及巫术
第六章  参军戏的形态及其衍变
  第一节  参军戏是歌舞、说白结合的表演
  第二节  参军戏的化装和道具
  第三节  参军戏是古代傩的变形
  第四节  参军戏衍变的轨迹
杂剧院本篇
第七章  “杂剧”观念的历史及其命名意义
  第一节  指称问题的意义
  第二节  “杂剧”观念的诠释史
  第三节  对“杂剧”观念的解释
第八章  唐代的各类型杂剧
  第一节  歌舞戏
  ……
第九章  “斫拨”的形态
第十章  热戏与唐宋戏剧的演出形态
第十一章  金元院本的形态及其在后世的遗存
第十二章  元剧的“杂”及其审美特征
第十三章  元杂剧中人物上下场和冲场的表演形态
第十四章  明代杂剧形态的变异
南戏传奇篇
第十五章  “南戏”本义与南戏体制的渊源
第十六章  宋元南戏的剧本体制与演出形态
第十七章  明代南戏的剧本形态
第十八章  明代前期南戏的演出形态
第十九章  明清堂会戏演出诸形态
第二十章  折子戏研究
第二十一章  “跳加官"形态研究
脚色渊源篇
第二十二章  “旦”的渊源
第二十三章  “末”的渊源
第二十四章  关于“净”
第二十五章  “丑”和“副净”
第二十六章  古剧脚色“捷讥”的来源
演出场所篇
第二十七章  汉唐戏场的来源及演出
第二十八章  “瓦舍”、“勾栏”及其演出
第二十九章  宋元之前的船台演出
第三十章宋  元时代的船台演出
第三十一章  明清时期的船台演出
第三十二章  明清贵族家园戏台及厅堂演剧
戏剧服饰篇
第三十三章  古代戏剧服饰的源流
第三十四章  宋金戏剧的服饰
第三十五章  元明杂剧服饰
第三十六章  明清传奇服饰
第三十七章  清代宫廷大戏服饰
第三十八章  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特征
音乐唱腔篇
第三十九章  戏曲音乐与声腔的形成
第四十章  宋元南曲戏文与北曲杂剧
第四十一章  明代四大声腔及其变异
第四十二章  昆山腔艺术形态
第四十三章  弋阳腔艺术形态
第四十四章  清代声腔概论


详细目录(PDF)

绪论(PDF)

 
 
 

  文章来源:CFN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康保成 著:《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
下一条: ·钟敬文 等著:《名家谈牛郎织女》
   相关链接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刘魁立先生讲授“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陈昭玉]民间故事母题链与故事变异模式关系研究
·[王尧 刘魁立]生命树·林中路·[杜梦甦]凉山彝族毕摩仪式音乐形态研究
·[刘魁立]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李跃忠]湖南影戏“科仪文本”之形态研究
·[傅书华]研究区域民俗文化的意义·朱伟华:《建构与生成——屯堡文化及地戏形态研究》
·[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形态研究与共时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