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施爱东]看见她:中国美女大脸盘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24 | 点击数:15535
 

  
或许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面若银盘”还是称赞美女的常用词汇。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施爱东先生从民国的流行歌谣入手,为我们追溯了这种由来已久的审美观念。
时尚的面孔变幻莫测,今天的以瘦为美不定哪天就过时了呢!

 

    丰子恺这幅画虽然写意,但依然能看出画中女子的大脸和小脚——
民国美女的重要指标。此外有趣的是,歌谣《看见她》的男主角,通常是个小男孩。

  

  ■银盘大脸黑头发

  很难说清末民初最流行的歌谣是哪一首,但最著名、被记录得最多的当属《看见她》无疑。胡适1922年在《歌谣的比较的研究法的一个例》中说:“这首歌是全中国都有的,我们若去搜集,至少可得一两百种大同小异的歌谣,它们的母题是‘到丈人家,看见了未婚的妻子’,此外都是枝节了。”

  意大利男爵韦大列(Guido Vitale)是对中国民间文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一位西方人。他从1890年开始任职于意大利驻北京大使馆,与一位银盘大脸的中国美女结婚生子,利用业余时间搜集了许多民间文学作品。他说自己“吃尽一切劳苦,尽力的搜集”,然后将这些歌谣和笑话做成中英文对照,当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入门教材。1896年,韦大列出了一本《北京的歌谣》,并且预言:“根据在这些歌谣之上,根据在人民的真感情之上,一种新的‘民族的诗’也许能产生出来。”

  《北京的歌谣》中最著名的一首,便是《看见她》:沙土地儿跑白马,一跑跑到丈人家,大舅儿,往里让,小舅儿,往里拉,隔着竹帘儿看见她:银盘大脸黑头发,月白缎子棉袄银疙疸。

  韦大列听到这里的时候,一定心有戚戚,喜不自胜。这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记录的《看见她》。也不知道是韦大列听到动人处,把后面几句给漏过去了,还是这首儿歌在19世纪时就只有这几句。在20世纪20年代的完整版中,后面还有实际行动:

  回去告诉爹和妈,卖田卖地要娶她;再隔三年不来娶,老了莲蓬谢了花。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歌谣,共得45首《看见她》。“看见她”的男主角是一名小男孩,歌谣中的身份通常是一名小学生:“爬草根,两头分,路中来了个小学生,骑花马,拜丈人,丈人丈母不在家,推开门来看见她。”或者说,“小花孩,骑花马,花马不走使鞭打,一走走到丈人家,丈人丈母都不在,隔着簿帘看见她。”可是,歌谣中最风光的人物并不是这个小学生,一切细节的铺陈,都是为了引出小学生所看见的那个“她”。

  只见她长得“四方大脸黑头发,樱桃小口糯米牙”,更有时人奉为经典的一双小脚:“小红鞋儿二寸八,上头绣着喇叭花。”“脚儿在如锥锥把,手儿在如面疙疸。”“凤头小鞋高三寸,好比当年西子娘。”河北南宫的《看见她》更是将“看”的目光从脸上直接跳到了脚上:“银盘大脸黑头发,点点小脚实是好看。”可见民国时期,这大脸和小脚,都是标准美女的重要指标。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9/07/1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海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民间文化研究
下一条: ·[阿来]文学创作中的民间文化元素
   相关链接
·[宋文辉]承袭与嬗变:晚清民国巴蜀婚俗地域差异研探·[李盛]文艺现代性的中国实践
·[黄艺兰]晚清民国时期伐树遭报故事的“祛魅”与“复魅”·[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
·[程梦稷]从“新国风”到“歌谣学” ·[王渭清]"非遗"保护视野中的宝鸡民间歌谣
·[王敏琪]民间文学视野下歌谣的比较研究法·[曾越洋]喝彩的“污秽”和认知构建
·[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程梦稷]是谁作此预言签:民间文学视野中的古代谶语歌谣
·[王均霞]眼光向下的性别回应: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中的歌谣与妇女 ·[张志娟]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
·[廖元新 万建中]学术史视角下歌谣与生活的关系 ·[崔若男]术语互译:ballad的汉译与歌谣运动研究
·[李素娟]程式化表达:词语、句法及主题·[张志娟]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
·[袁瑾]民众的诗情:歌谣研究70年综述·[孙芳]清代民国时期春牛图年画的文化艺术解读
·[李明洁]从民国《神祠存废标准》看哥伦比亚大学“门神纸马”专藏·[李翠含 吕韶钧]游戏仪式与文化象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