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献寻踪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献寻踪

“世界记忆”与非物质遗产保护
  作者:迪特里希·舒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5-01 | 点击数:3456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近提出的一项动议。大家都认识到这个项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保护和再造有利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意识来支持和保护好各种口头与非物质传统。但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使用的所有方法大部分都集中在记录口头和非物质传统,以及相关的录音上。自19世纪末录音和摄像存在以来,它们对研究和传播口头传播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得到充分认可。事实上,音乐人类学、社会及文化人类学的许多分支以及民歌的存在都取决于录音录像技术:这些学科的发展与摄像、录音和影带有着密切关系。

  对录音的搜集始于1900年前后,并由于便携式磁带录音机的出现而于1950年大量涌现。在最近20年里,录像带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博物馆、研究所和文化中心。最近几年,传统音乐的光盘大大提高了人们对那些原本局限于发源地的文化传统的认识和欣赏。

  可以有理由地说,影像文件(照片、胶片、录音和录像)在欣赏、研究和传播口头传播文化中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它们在保护存活的口头和非物质传统中也可以成为一种间接的手段。

  但是,这些视听文件由于其物理性能也有其弊端。实际上,它们都是一种或多种聚合物,在某种程度上会存在物质形态不稳定和化学退化问题。一般来说,这些媒介载体都不如纸和其它传统材料更适宜作文化记录之用。与文本记录相比,它们还由于其特殊性而需要特别的处理。文本记录方式可以铺陈,因此容错力比视听档案强,而后者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到内容。最后,视听档案会因为播放设备的问题而受到威胁。由于科技日新月异,录音系统(包括设备和文件载体)的寿命越来越短。因此,由于最新的数字化录音和录像技术,可使用的设备的问题远远大于档案载体本身的保护。

  十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比其它国际组织更早地认识到记录文件的不稳定和散失对人类遗产造成的威胁。仿照文化遗产工程设立的世界记忆工程,旨在提醒政治家、决策者和广大公众采取有效行动,全方位改善档案保存状况,努力采用多种手段保护我们积累经年的知识。如若不然,我们将不断丢失知识和信息,并最终失去我们的记忆。记录与复制的水平越高,它们的威胁也就越大,特别是当播放设备及相关软件过时的时候尤其如此。因此,保存数字化遗产成为世界记忆工程的一个最新动议。

  与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相当的是世界记忆工程名录。到今天,33个国家的68个档案或搜集品已被刻录。在这当中有中国、德国、俄罗斯和奥地利四个历史声音档案库,代表了早期音乐和口头文字,它们被认为具有普遍的意义。其中还包括两个与口头传统相关的文字记录。在把这些档案记录在世界记忆工程名录中去时,该工程的国际顾问委员会也突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口头传播文化产品的重要性的特点,因为世界记忆工程乍一看来似乎是特别强调文字记录方面。

  正如视听档案(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在内)是抢救和保护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重要工具一样,世界记忆工程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工程的天然同盟。

      迪特里希·舒勒 (奥地利科学研究院哲学博士)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03-07-2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酉阳再现神秘土家族“经书”
下一条: ·水书研究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正式立项
   相关链接
·[凌崎 葛婷]文献·形态·结构:鄂西北孝歌唱本研究举隅·[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
·[葛婷]观念与方法:郧西县孝歌手抄本调查研究·[叶涛]民间文献与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研究
·[赵世瑜]民间文献研究的问题与方法·[朱晶]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收集、问题、对策
·郑振满:民间文献如何让历史研究“接地气”·[许多多]民间文献中的语音线索
·[庞涛]阿拉善地毯传统技艺的调查与研究·[巴莫尔哈]《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序言
·[曲木铁西]“民间文献丛刊·彝族家谱”总序·[苍铭]“民间文献丛刊”前言
·[包和平 包爱梅]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晚清民国民俗手抄本现身 详细记录民俗节庆
·[刘雄伟]《千家洞木本水源》的历史真相·[乌丙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由来和发展
·[杜再江]黔西北彝族钞本亟待抢救·[刘伯山]民间文书整理“两尊重”:尊重其历史形成和历史留存
·同里宣卷 复活的宝贝·世界记忆计划:以记录对抗集体失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