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燕玲]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古老的吟唱:朱伦呼兰比
  作者:燕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11 | 点击数:6897
 

 

朱伦呼兰比手抄本

      是不是只有华美才称得上浪漫?只有精致才够得上品位?只有辉煌才算得上贵重?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朱伦呼兰比老艺人们就说“不”——几十年的挚爱、追寻、坚守,岁月积淀出的厚重使单纯也能浪漫、朴拙也能有品位、朴素也能贵重。在朱伦呼兰比大赛现场,一头白发、满脸皱纹的老艺人那深邃混浊的眼睛,古老悠长的吟唱,穿透历史的云烟,从东北的白山黑水直到伊犁的塞外江南。在我们看多了用金钱打造的炫目的明星之后,来聆听锡伯族朱伦呼兰比,自然有种异常的新鲜感,仿佛来自山野的一捧野山菊,或是一篮野荠菜,让人齿颊生香,别有滋味……

      朱伦呼兰比为锡伯语,是指用一定的音调和锡伯语(或满语)进行“念说”和“吟唱”的曲艺形式。

      1764年,锡伯族一支官兵西迁伊犁屯垦戍边。他们从沈阳出发,扶老携幼、风餐露宿,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的困扰,历经一年多,终于到达了伊犁河谷。

      当时,满语是锡伯营公务活动和社会交往的主要语言,锡伯营官兵开始阅读用满文翻译的中国四大名著和各种文学作品,后来锡伯营的文人艺人又用锡伯文翻译传抄大量汉文章回演义小说、俄文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民间广泛念诵,最后形成了朱伦呼兰比。

      200多年来,每个牛录(每牛录约300人)都有专门诵读朱伦呼兰比的艺人。他们把我国古代《三国演义》、《前后汉演义》、《楚汉演义》和《隋唐演义》、《红楼梦》等众多优秀章回小说翻译成手抄的锡伯文,用独特的声调诵读。会诵读朱伦呼兰比的老人,大家都尊称为“朱伦额爷”、“朱伦玛玛”,在牛录里有很高的威望。

      金泉乡朱伦呼兰比艺人鲜枝今年75岁了,她是察布查尔县为数不多的女朱伦呼兰比艺人之一。鲜枝说,西迁到伊犁后,锡伯族人的文化生活很单调,听朱伦呼兰比就成为大家文化生活中一项主要内容。

      牛录里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那时,每当夜幕降临,各牛录的大人小孩匆匆吃过晚饭后就集中到朱伦呼兰比艺人家里。热炕上放置一小桌,桌上置一油灯,人们围坐在炕上炕下,听艺人用抑扬顿挫的锡伯语念说《三国演义》、《聊斋》、《隋唐演义》、《水浒传》。从小在炕头上听着奶奶的朱伦呼兰比长大,鲜枝也成了一位受牛录人尊重的“朱伦玛玛”。她说,每个牛录的艺人诵读朱伦呼兰比都有自己的特色,就是同一篇章,不同艺人说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因抄一本朱伦呼兰比较费时费力,很难得,当时谁家有一本手抄朱伦呼兰比,是很值得骄傲的事,一本朱伦呼兰比可以换一匹马或一头牛。

      百年来,朱伦呼兰比传承着锡伯族的民族语言文字,吸纳着外来文学营养,构架了自身的文化传统。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朱伦呼兰比艺人年事已高,如果不加以抢救保护,这种在新疆锡伯族民间传承了200多年的文学现象将会消失。

      2007年,察布查尔县申报的朱伦呼兰比保护项目被纳入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拉开了抢救保护这一项目的序幕,还将依据朱伦呼兰比在民间现存的状况逐级申报到国家级。

      钱向是孙扎齐牛录乡人,今年88岁,他是察布查尔县年龄最大的朱伦呼兰比传承人。从小就听着父亲的朱伦呼兰比,那神奇的传说、扣人心弦的故事伴他走过童年,朱伦呼兰比以独特的方式为他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粹。如今,已儿孙满堂的钱向成了远近闻名的念说艺人。

      这几年,他已参加了五六次朱伦呼兰比比赛。为了参加这天的比赛,他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找出家里发黄的手抄本,选择一段精心练习。钱向说,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就没有根,他有责任将朱伦呼兰比传承下去。但现在学校没有开锡伯文课程,年轻人不会锡伯文就无法学习念说,钱向对此感到很忧虑。

      佟红刚是年龄最小的朱伦呼兰比传承人,今年只有34岁。自祖先从沈阳来到伊犁开始算起,他已是家族第8代朱伦呼兰比传承人了。作为最年轻的传承人,他对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到骄傲,希望以后多办这样的活动,给年轻人更多的学习机会。

      比赛现场,朱伦呼兰比艺人们一个一个登上台,在麦克风前手捧发黄的手抄本吟唱着古老的故事。因语言不通,记者听不懂内容,但能感受到朱伦呼兰比那种原始本色、朴实自然的力量。如今,这样本色的存在已不多,因而更能在一片奢华中显出力量。

 

  文章来源:新疆都市报 2009-04-0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朝霞]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本源与艺术特征思考
下一条: ·[尹绍亭]谁是文化传承的主导
   相关链接
·[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潘思薇 王晓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视域下非遗文创开发研究·[路童越]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新疆各民族共同饮食理念研究
·[刘雨婷]锦绣鞠艺·[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徐家乐]新疆毛皮画艺术及传承保护研究
·[王晓宇 左红卫]新疆克拉玛依市剪纸艺术调查研究·[段枚伶 左红卫 王雨心]新疆哈密市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调查研究
·[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左红卫 冉小芳]从《新疆日报》看民间剪纸在新疆传承与发展的轨迹(1952-1999)
·[冉小芳 左红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剪纸艺术调查研究·[查汗]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视野下新疆《江格尔》史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建构
·[刘春梅 左红卫]敦煌文创对新疆文创的启示·[左红卫]新疆葫芦艺术及产业SWOT分析
·[梁爽]新疆锡伯族的本土化与族群认同·新疆曲子传承人吴生录:生命不息 传承不止
·[左红卫 李姝琪]新疆传统模戳印花布与浙江夹缬工艺之模具比较研究·[张旭]新疆乌鲁木齐市孔庙调查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