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刘铁梁]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作者:刘铁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27 | 点击数:7034
 


[内容提要]自本世纪10年代末发端的中国民俗学,经历了近80年曲折的发展过程。关于它的历史,以往陆续发表过不下20篇综合性的论述,至于对其中重要学术代表人物或各种局部性问题的论述就发表更多。进入90年代以后,我们见到了张紫晨所著的《中国民俗学史》(1993)和王文宝所著的《中国民俗学史》(1995)这样两部专著。两书都不仅详细叙述现代民俗学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对于中国古代记录和认知民俗现象的历史情况也给予重视。特别是长达68万字的张紫晨所著一书,“古代民俗学”部分占四分之三以上,可以说是第一部系统清理中国古代有关民俗文献资料的学术史著作。此外,我们还见到美国华裔学者洪长泰撰写的《到民间去——1918~1937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运动》中译本(1993)和《战争与大众文化》英文本(1994)。去年,北京师范大学赵世瑜完成并通过答辩一篇博士论文《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918-1937)》。可以说,关于中国民俗学史的研究正在进入一个深入探讨的阶段。

[关键词]中国民俗学史;歌谣学运动;中山大学;发展阶段
 

本文刊于《民俗研究》1998年第4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版块

上一条: ·[刘铁梁]开拓与探索的历程
下一条: ·[林继富]“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研究的批评与反思
   相关链接
·2019“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国际暑期研讨班在中山大学开幕·[施爱东]我们都是顾颉刚的私淑弟子
·中山大学第二届饮食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中山大学“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的可能性”论坛议程
·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国际论坛中山大学开幕·两岸中山大学师生广州探讨中国文学学术
·人文学科的学子们如何接地气·《东莞人》讲述东莞人自己的故事
·【学术讲座】“历史城区:保护的机遇”(中山大学9月2日上午10:00)·中山大学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学术研讨会
·【讲座】福田亚细男:日本民俗学研究动态(中山大学 2013年3月10日)·叶春生 主编:《典藏民俗学丛书》(上、中、下)
·康保成 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1)》·我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发布
·“首届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政策比较”召开·[刘修瑛]中国民俗学史研究和中国海洋民俗实地调查
·中日韩非遗保护提出“东亚经验”·中山大学:问学于陈寅恪
·[彭青林]卓然大家岑家梧·王文宝:《中国民俗学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