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杨利慧]全球化、反全球化与中国民间传统的重构
——以大型国产动画片《哪吒传奇》为例
  作者:杨利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25 | 点击数:18102
 

 

提要:《哪吒传奇》对三足金乌和夸父追日神话等民间传统予以吸纳并重新建构,以达到抵御外国动画影响的目的。在当下的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语境中,民间传统被视为巩固民族文化根基、弘扬民族传统美德、重建民族自我认同的重要文化资源之一。与“五四”时期民俗学的兴起相比,这一复兴与重构的民主特性并不明显;而其自觉地将民间传统作为文化商品来赢得消费市场的文化策略,也与1819世纪欧洲大陆的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热情有差异。在这一重构过程中,竞争、抵制与吸收、接纳并存,可见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并非水火不容。
关键词:全球化 反全球化 民间传统 国产动画
 
52集大型国产动画片《哪吒传奇》于2003年起热播至今,曾获得首届北京亚太青少年电视节最佳儿童故事类节目奖、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最受欢迎的十大国产动画片”等诸多奖项,其中的主题曲被孩子们广为传唱,相关的光盘和故事书等都十分畅销。该剧主要讲述的是在中国书面文学、口头文学以及民间信仰中都十分著名的小英雄哪吒的成长历程,融汇了几乎所有有关哪吒的主要传说,并以此为线索,编织进了诸多民间传统中的叙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例如神话中的著名人物女娲、盘古、祝融、共工、夸父、后羿,以及三足乌等。不过,在剧中,这些神话或者神话元素往往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功能,被重新建构成了新的故事。
本文将从民俗学的视角,集中探讨《哪吒传奇》是如何展现(represent)和重构(reconstruct)中国的民间传统——即那些为中国人“传统上所信(believe)、所为(do)、所知(know)、所制(make)、所言(say)的事象”[1]的?为何如此展现与重构?它与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政治语境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并借此进一步探讨如下问题:全球化会怎样影响中国民间传统的传承与变迁?民间传统在此语境下又担负着怎样的功能与角色?笔者力图通过这一探索,对于目前热烈然而不乏局限——例如其中很少对民间传统予以充分关注——的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讨论,贡献一份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一、《哪吒传奇》中的民间传统及其重构
 
在第2021集中,着重讲述了哪吒与夸父解救三足金乌以及夸父追日的故事。关于“日中有乌”或者“日载于乌”的信仰以及神话,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有学者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中,已经有“双鸟载日”的图案出现,而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图案中,则清晰地出现了太阳鸟、三足乌以及“金乌载日”的意象。[1]P31-32)与此相关的神话也很早就有流传,根据《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等文献以及相关图像资料的记录,这金乌有时是太阳的运载者,它(们)的任务是每天负载着太阳照耀天际,有时则居住在太阳之中,扮演着太阳之精的角色;有时是两只脚,有时是三只脚。[2]
“夸父追日”是该剧重构的另一个著名神话,相关的文字记录较早也可见于《山海经》中。其中《大荒北经》中描述的夸父形象多少有些怪异,他追日的动机也被说成是“不量力”。[3]以后的一些古代文献大多只谈及夸父追日神话在各地遗留的风物遗迹,很少提及夸父追日的原因。东晋陶渊明在《读山海经》组诗十三首中,对追日而死的夸父多有同情和称赞,夸父与日逐走的行为被视为宏伟的志向,但对于夸父为何要产生这一“宏志”,诗中也没有说明。此后,对“夸父追日”的动因以及该神话所传达的精神意蕴的阐释依然众说纷纭,夸父的行为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被赋予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等精神价值,有时他的这类情操被视为人类的道德典范,有时则被具体化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表征。尽管如此,夸父追日也依旧常常遭到“负面的评价”——在西北师范大学编纂的《汉语成语词典》中,对“夸父追日”这一成语的阐释便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这则神话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也用以指不自量力。”[2]P351
在仔细检视上述资料时,可以指出与本文的讨论直接相关的几点:第一,与太阳鸟和夸父追日的神话相关的民间传统悠久而丰富,尤其是对夸父的形象及其追日的行为,一直存在着多样化的阐释;第二,三足乌与夸父追日的神话是彼此分离、没有多少关联的;在以往的各种叙述中,也未曾发生过三足乌被缚的事件。第三,夸父追日的目的和动机常常并不清楚,有时这一动机被解释为“好奇”(想知道太阳与自己谁走得快,或者太阳是如何落下的),有时这一动机被做了负面的阐释,是“不自量力”的结果。
《哪吒传奇》对以上的民间传统进行了选择、吸纳与重构。剧中这样重述了三足金乌和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是北方草原上一支巨人族的首领,天性善良,英勇善战,力大无穷。邪恶的女神石矶娘娘为控制大地之脉,成为人类永远的主宰,命令一群石山精把住在扶桑树上的太阳之精三足金乌捉住,绑缚在石山上,太阳因此无法下落,宇宙间的正常秩序和人类的正常生活都被打乱,世间生灵面临着灭亡的危险。为了拯救天下苍生,女娲娘娘命哪吒前去请求夸父帮助。夸父打败石山精,解救了被缚的三足金乌。但三足乌因此厌恶了世间的罪恶,打算飞到死海中自沉。为了阻止三足乌、避免世界陷入永远的黑暗,夸父开始了艰难而不懈的追日旅程。途中他一口气喝干了黄河水,最后终于赶上了太阳,但是自己也力竭而死。临死前,夸父发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个人的生命不算什么。如果太阳沉入了死海,所有的生命都会灭亡,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哪怕用我们的生命作代价!”他的诚挚劝说和崇高举动感动了三足乌,它没有自沉,而是重新升上天空照耀世界,世间再次充满了光明和温暖,人类和万物重又开始了富有生机的生活。夸父倒下了,他的身体化成了田土。这时女娲娘娘重新出现,告诉痛哭的哪吒和他的伙伴小猪熊:“夸父是不会离开我们的,他一定会把这片不毛之地变成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夸父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故事的最后出现了大片美丽的桃林。
这两集故事采用了诸多民间传统的元素和情节,联系到本文所讨论的问题,这里要重点指出其中发生的几个重大变化:第一,剧中对夸父形象及其追日行为的阐释,是从以往丰富多样的民间传统中,选择并延续了其中对夸父追日予以正面道德评价的一脉,不仅将夸父及其行为与崇高的道德品行联系起来,而且进一步将之突出、彰显。为达到这一目的,该剧采用了新的叙事策略,使剧中的神话事件发生了不小的改变。第二,最为明显的改变是:在以往的传统中不相关联的三足乌和夸父追日神话被串联、复合起来,出现了三足乌被缚、夸父救日、夸父追日的系列神话事件。第三,由于这样的串联、复合和重新建构,夸父的故事更加丰富,他的一系列行为(包括追日)的动机变得非常清晰——为了解救被缚的三足金乌,以恢复世间正常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秩序,所以夸父救日;为了阻止太阳自沉、不使人类和万物落入永远的黑暗和死亡当中,所以夸父追日。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即使死后也要化成一片绿洲,继续泽被人间。在这一新神话的讲述中,夸父的形象显得前所未有地崇高:他不再是“珥两黄蛇,把两黄蛇”的“异类”,不是不自量力或者“好奇”的“小我”,而是一个大公无私、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坚韧不拔的伟大英雄,是善良、正义、勇猛、无私的化身。这使他的形象以及追日神话被赋予了更加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有时这道德教化的色彩似乎有些过于强烈,尤其在故事的结尾部分。我曾在讲授“神话学”课程时放映该神话的片段,并就此与大学生们展开讨论。常常有学生在看到夸父的豪迈宣言以及女娲娘娘声明“夸父是不会离开我们的,……夸父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时,会发笑。我问他们为什么发笑,他们说这很像德育课上讲的内容。还有一位学生在期末的考试卷中写到:“观看重新塑造的夸父形象及其救日、追日神话,让我联想到了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焦裕禄,他们都在主流话语中被塑造成了公而忘私、勇于奉献、为了他人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那么,为什么该剧要如此演绎夸父和三足乌神话呢?仔细探究,会发现这种重构与中国近30年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政治语境紧密相关,具体地说,造成上述重构的一个重要因素,与目前国产动画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面临的外来文化的压力以及由此激发起来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反全球化思潮有关。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彭牧]医生的身体:中医知识的“体现”与多样性
下一条: ·[刘铁梁]传统乡村社会中家庭的权益与地位
   相关链接
·[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佟兆岁]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郭永平 贾璐璐]全球在地化与地方全球化: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张淇源]跨媒介的民间传统
·[张淇源]主体互动视角下的民间传统新诠与习得· [姚慧]何以“原生态”? ——对全球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反思
·[孙发成]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隐性知识”及其当代转化·邀请函|“传承&创新”缙云首届民间传统手工编织大赛 ·手工编织创意赛公告
·[岛村恭则]“民俗学”是什么·[萧放]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节日走向
·[赵萱]全球流动视野下的民族国家转型·[刘麟]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成长”与“自由”
·抢救民间传统生活的“活化石”·[谢开来]全球化与民俗化背景下的中国动画对民间故事的一次再发掘
·[张多]他乡的中秋:全球化时代的中秋与个体·[曹南来]旅法华人移民基督教:叠合网络与社群委身
·[石维刚]全球化语境湘西苗族巴代文化的生存展望·[毛炜玮]介于多者之间的现代性
·[张帆]文明及其反思:马林诺斯基、《自由与文明》与费孝通先生·[孙亮亮 董立]藏彝走廊民间传统体育传承与变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