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张冬菜]东北满族地区皮影戏的个案考察
——岫岩皮影戏研究
  作者:张冬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25 | 点击数:18598
 
还愿这天,东家要准备丰盛的宴席招待客人。我们到达邵家的时候,亲朋好友已经吃过宴席,各自散去。东家招待我们和艺人一起吃了晚饭,接着就商量搭台。在岫岩,搭台时影窗的方向一般不能朝西。唐义亮解释说:“听我们的师傅讲,朝西就是往西天去,上西天,不吉利!”只有在屋外演出才讲究方位,屋里演出就没有这个忌讳。
有意思的是,邵家已经忘了当初向什么神灵许愿,吕正业问他们:“许了几场影?”邵家回答:“三场。”吕正业肯定地说:“那就是天地影了,是向天地爷许的愿。”于是,东家才开始摆出圆桌,在艺人的指点下,将供品摆好。供品包括:十五个馒头,分盛在三个盘子里;五碗不同的菜,其中必须有一碗是肉;还有三杯酒。在供品前面还放着一碗米,以备上香之用。桌上还准备了已经弄开的一次性筷子(图1)。
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红纸上写上所要酬谢的神灵的名称,做成三张牌位,每次上香时拿一张放在供品前面。这些牌位当地称为“马”(音),是唐仁广当场做的。三张牌位的正中间都写着“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神位”,但牌位上的文字都略有不同(图2)。
这次演出一共分三场,晚上8点左右开始,到将近11点结束。演出作为整个还愿仪式的组成部分,必须配合东家的其他还愿步骤进行。整个演出和还愿的过程大致如下:
7点多天黑的时候,艺人开始搭台,东家也摆上供桌,呈上供品,上香。首先用的牌位是最上面写着“酬谢圣德”的那张,牌位左右两边写着“演影达上苍,酬神了心愿”(图2正中),表示还愿仪式的开始和唱影的缘起。上完香,影戏开演。演出将近一个小时后,大约在9点,艺人卸下影窗(影台的其他东西都不动),表示演了一场。这时,东家在艺人的指点下跪拜天地,焚烧牌位。东家跪拜的时候,唐义亮敲锣,吕正业吹唢呐,唐仁广打钹,三人围在东家和供桌旁边,一边吹打一边高声唱赞。因为当时声音很吵,唱赞的话我们没听清楚。过后问艺人,说是一些保佑平安的吉利话。河北、辽西唱愿影需要演《天官赐福》之类的吉祥小戏,其功能应当如出一辙。吉利话是唱愿影的时候必不可少的。艺人还能因此得到东家的赏钱。嘴巴厉害的人可以说出很长的吉利话讨东家欢心,有时能得到更多的赏钱。等吹奏、跪拜完毕,东家将供品撤下,摆上“干净”(尚未使用过)的供品,重新倒酒、上香。这次用的牌位是写着“神人共悦”的那张,左、右两边写着“演影庆吉祥”、“许愿心未改”(图2右一),体现愿影酬神功能与娱乐功能的结合。艺人们重新支上影窗,第二场影戏就开始了。等时间差不多时,艺人再次把影窗卸下,东家又跪拜一番。艺人也再次吹打伴奏,高唱吉利话。仪式和上场一样。将近晚上11点,最后一场演出结束。除了和前面两场一样的跪拜、吹打伴奏之外,东家为了表示庆祝,还鸣放烟花爆竹。在一片热闹声中,艺人收拾了影人和影窗,当晚就离开了邵家。
整晚的演出体现出愿影仪式性与娱乐性的结合,但仪式性占主导地位,而娱乐性在弱化。整个演出严格配合仪式进行,除了唱赞吉利话之外,艺人在演出中还要做些特殊的安排。第一场开演不久,影窗上出现了一个造型独特的影人,被称为“大巴掌”,也叫“大脑袋”、“大下巴”。它和其他影人不同,只有一只手,手掌非常大,鸡胸驼背,下巴很大,身体比例不协调,造型十分滑稽(图3)。
“大巴掌”是滦州影戏流布区域共有的特殊影人。河北、辽西传说他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十分孝顺,但苦于无力谋生。南海大士被其孝心感动,特地传授影戏给他,让他以唱影谋生。因此,艺人们都尊南海大士为祖师爷,称“大巴掌”为“大师兄”。我们向吕正业问起这个传说,他回答:“不了解这个传说,光知道它是俺们的大师兄,南海大士是俺们的祖师爷。”他还说,大巴掌的那只手很厉害,是“圣手”,打仗的时候能接妖魔鬼怪的各种兵器。演愿影的时候,“大巴掌”非出现不可。“大巴掌”没有固定的名字,多是以报子、家童的身份出现,说一些诙谐、幽默的话逗乐。因其造型滑稽,擅长逗乐,小孩子尤其喜欢。而东家看到“大巴掌”出来才会心满意足。可见,愿影既以仪式功能为主,又兼具娱乐功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万建中]论崖葬的文化意蕴
下一条: ·[於芳]岭南麒麟舞的兴衰
   相关链接
·[徐嘉抚]辽西皮影戏伴奏音乐的文化解读·[杨志伟]新媒体在罗山皮影戏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
·[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马娇娇]皮影戏民俗文化的嬗变及对乡村社会资本的影响
·[马娇娇]执守与嬗变:当代关中地区皮影戏民俗文化研究·[王卫华 孙佳丰]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当代传承
·[吴凤玲]民众生活中的岫岩满族皮影戏及其传承保护·[周全明]生活的艺人与艺人的生活
·中国皮影戏的前世今生·8旬老人拍皮影40年 记录辽西山乡巨变
·[王晓涛 朱吏]传统戏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李慧]深山中的皮影绝唱
·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吴衍发]安徽长集淮派皮影戏调查与研究
·陆丰皮影戏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跨界融合 创新实验
·皮影戏《花木兰》获国际木偶大奖·皮影戏其实有更多的可能性
·传承非遗技艺的“90后”·伊玛堪说唱“嫁接”皮影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