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刘锡诚]“新时期文艺”的诞生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8 | 点击数:9401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文艺界,以中国文联和其他8个协会或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电影艺术联谊会、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中国曲艺研究会、中国摄影学会)及其会员为标志。1966年“文革”爆发,这些协会或研究会因被指为“热心封建主义、资产阶级的艺术”而首当其冲被“砸烂”、被解散,一去十年!在197712月底由《人民文学》杂志编辑部在海运仓胡同总参招待所召开的“向文艺黑线专政论开火”大会上,散见在社会各个角落里的原文艺界人士呼吁尽快恢复已经停止活动十年的中国文联和各个文艺家协会。中宣部重视和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当时的部长张平化在1231举行的闭幕式上口头宣布:经研究,同意文联各协会尽快恢复工作。到1978329,我所在的《人民文学》编辑部传达了中宣部的决定:恢复文联筹备组已被批准。恢复文联各协会筹备组由下列人员组成:组长林默涵;副组长张光年、冯牧(兼秘书长);恢复中国作协和《文艺报》筹备小组:组长张光年,其他人有李季、冯牧、孔罗荪、朱子奇。
按程序,中国文联正式恢复工作,还有待于召开一次中国文联的全委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距离召开文联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时间已经迫近了。514(星期六),张光年给我打来电话,要我给郭沫若的秘书王庭芳打电话联系,林默涵和他要去见中国文联主席郭老(沫若),向他汇报恢复文联各协会的筹备情况。郭老身边的栾秘书接的电话。过了一个多小时,回答我说:一、郭老住在医院里,医生不同意会客;二、郭老身体很不好,即使见了,恐怕也不能做任何事情了,请你们自己准备就行了。同一天,冯牧嘱我给老作家徐迟打电话,催他快点来京,请他替郭老准备一篇讲话稿。当时传说,科学大会上的讲话稿《科学的春天》是请徐迟代笔的,文章写得很漂亮。(近年来在报上读到童大林等同志的文章摘要,纠正这种说法,说那篇文稿是他们几位参加大会工作的人所写,不是徐迟写的。)
第二天,515(星期日)下午,文联各协会筹备组会议在礼士胡同54号文化部理论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举行,讨论召开文联全委扩大会议的细节问题。除了筹备组成员外,工作人员也参加了。会议讨论了参加全委会的代表,会议日程安排,各协会筹备组的名单。决定会期8天,52765。冯牧宣布,文联全委扩大会议宣传组由邹狄帆任组长,我任副组长。
会前,恢复文联及各协会筹备组向中宣部写报告并经批准,明确了有关中国文联与各协会关系的一些重大问题。冯牧在25日召开的筹备组人员会议上宣布了上述决定。这些关系主要是:
第一,中国文联与各协会的关系问题:“文革”前,文联与协会,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文联与协会都受中宣部的直接领导。党组也是这样,大的协会设立党组,小的协会与文联合成立一个党组。现在,中宣部领导认为,文联对各协会应是领导关系,中宣部领导文联,文联领导各协会,中宣部只抓文联。文联只管各协会的重大事情,具体业务由各协会自己抓。文联党组是领导核心。
第二,中国文联恢复工作后,中心工作是筹备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组就是文联的工作机构。筹备组长就是文联的秘书长,副组长就是副秘书长,再增加吕骥、胡青坡、金紫光,胡、金是专职的。筹备组实际上就是党组,起党组的作用,直到四次文代会召开。将来文联可以成立书记处。
第三,作协书记处暂不增补,现在参加工作的同志,可参加书记处扩大会议。成立党组,书记张光年,副书记李季、冯牧。党组成员报中宣部审批。
第四,《文艺报》于7月份复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上一条: ·[刘锡诚]李苍彦《俏皮话里的手工艺》序
下一条: ·[刘锡诚]《汉族风俗文化史纲》序
   相关链接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衣晓龙]作为心灵图像物化的徽州民居
·[卫才华 叶蕾]20世纪太行山曲艺宣传队的组织管理与文艺实践·[施爱东]刘三妹与刘三婆:女仙称谓的转换逻辑
·[刘爱华]反哺,还是互哺?·[毛巧晖]采风与搜集的交融与变奏:以新中国初期“忠实记录、慎重整理”讨论为中心
·[朱佳艺]地方性知识的转换:降水母传说流变考·[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施爱东]为民间文化事业培育青年人才·[高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七十年
·[祝鹏程]重审中国民间文艺的“民研会时代”·[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
·[徐永安]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王霄冰]文艺民俗学理论新探
·[陆薇薇]日本口承文艺研究的理论、方法与走势·“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 博士生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当今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常熟宝卷暨相关民俗学术研讨会邀请函·[范金荣]悼念我的恩师张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