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耿占春]地方与叙述
  作者:耿占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1 | 点击数:9715
 

 

每路过一些偏僻的地方,看到一些农户、山民或牧民房顶上的电视接收天线,我总禁不住想,电视所播报的节目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我看到这样一个关于“村村通路路通”节目,记者访问川西藏族牧民,他知道记者的意思,说现在好了,我们牧民可以有文化了,可以通过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记者继续提问的意思有明显的忆苦思甜诱导:那么你们在没有电视之前晚上都干什么?牧民的回答是:“喝酒吃肉望星空。”
多好啊,我想。排除一个读书人对这句话的浪漫想象,我还是为消失的生活方式中所包含的意义感到不安。下面我只能说一些属于个人阐释或猜测的话。无疑,电视增加了人们对社会信息的了解——这里无法讨论信息的传播、删除与过滤装置的意识形态化过程,以及它是传播信息还是宣传一种主导性的价值观——但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多余的、过剩的信息可能像一种精神分裂症状一样堆积在人们的知觉中。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信息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冲突与事故,某些消费社会的奢侈景观,大量的娱乐节目、影视剧、脱口秀,一种可能看起来让人羡慕的生活场景,美丽妖娆的女人和渲染着欲望的广告,等等。总之这些东西很少与人们自己的生活有关,尤其是对那些地处边远的人们。这些电视节目表述的是他人——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个真实的他人,这只是一个拟像的世界,一个波德里亚所说的仿真世界,与他们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这些节目不会表述他们自己。为一只受虐的猫而愤怒或者为一辆新车而雀跃,那些情感的感受性要么太细腻要么太粗糙,拟像世界里的欢乐与悲伤都不符合他们自己情感生活的实际尺寸。但对于那里的年轻一代,对他人世界——它不会被当成拟像世界或纯粹的影像世界——的这些表述甚至可能被体验为对他们自己的否定,电视里的一切生活图景拥有“现代文明”的光晕,否定了他们自己所过的生活,使他们的真实生活暗淡无光。这些信息也许才是覆盖和超越其它一切信息之上的终端信息。电视所制造的现代社会的影像景观,对这些群体除了提供所谓信息之外,实在给他们一些什么样的感受?有一点是清楚的,人们总要拿自己所知道的他人的生活来进行自我参照。他们会不会在这些信息的潜移默化之下,拿他们所“看见”的世界比照自己所置身其中的世界,这种参照对他们又意味着什么?大众传播媒介和社会自身的日趋娱乐化对那些仍然处在贫困生活中的人们意味着什么,不是我这里所能够谈论的。有一点也许是清楚的,那些娱乐节目、那些影像景观所传递的信息形成了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它瓦解了地方生活中人们的理念,那些曾经使他们感到生活是幸福的理念。在这些信息、娱乐的劝导下,“喝酒吃肉望星空”式的牧民生活在新一代人的眼中再也不会是幸福的了。这是我在旅行途中,经过他们的草场时从我的幸福感的缝隙里感受到的一丝讥讽。
对人们来说,影像是一个虚拟世界。影像又不是一个虚拟世界。电视里的虚拟世界就是他们的彼岸世界。书籍也曾经充当过这样的虚拟世界或生活的彼岸性,也许就像我们小时候所阅读的小说世界一样,它并没有带来对自己生活的全部否定,而是带来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意识?带来我们对生活彼岸的渴望?
不是我不知道每个社会成员,更不要说每个社群都有理由加入到社会主体中来,都应该分享社会的信息这个道理。我在片刻的幸福感和片刻的遗憾之中所感受的隐约是另一个问题。牧民、山民以及许多小地方的人们的生活自身固有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在闲暇时间,除了“喝酒吃肉望星空”,其实还有听人讲故事。在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之前,表述的规模是地方性的。经验的叙述与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基本上是重合的。除了出远门的人所带来的关于外面世界的故事之外,最大量的叙述是关于他们生活的地方。他们知道甚至认识故事中的人物,讲述者有着与他们面对面的生活。地方性叙述不一定有完整的叙述形式,可能是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一个笑话,一个小典故。这是针对早先的生活世界的“故事”类型,同时地方性叙述显然还有“新闻”性的,比如本地人的一些绯闻或谣言。它们在乡村社会以及小城镇普遍流传,形成小型社会的故事传播空间。这些叙述不是虚拟世界,尽管叙述总是包含虚构。完整地理解地方性叙述也许还应该加上乡村世界的童谣、民间故事和谣谚,和曾经十分活跃的地方戏和讲古说唱形式等等。也许讨论地方性的虚构叙事是另外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无论哪种情况,都似乎值得人们做一些关于地方性叙事的田野调查或个案研究,而我这里只是一种凭借过往的经验做一些观念上的理解而已。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天涯》 2007年第04期

上一条: ·[耿占春]没有神话的仪式
下一条: ·[胡孚琛]《老子》文本的考据与解读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周全明]民间小戏研究的流变与趋向
·[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结伟]试论《猗觉寮杂记》中的民间习俗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