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新春民俗增异彩
  作者:本报记者 李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4 | 点击数:3634
 

 
  舞龙、舞狮锣鼓喧天;杂耍、秧歌热闹喜庆;抖空竹、踩高跷技艺高超;相声、曲艺欢声笑语;杨柳青年画、风筝魏、泥人张等传统手工玩意儿先后登场;短信、电子贺卡热浪滚滚……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随着中国文化的崛起,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牛年新春,传统的中国民间民俗文化异彩纷呈、流光溢彩,为古老的东方大国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传统民俗花样翻新

  2月1日,以“民族、民间、民俗”为主题的北京地坛春节庙会落下帷幕,这个已连续举办24届的传统庙会已成为京城百姓不可或缺的民俗“大餐”。据不完全统计,庙会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1万多外国游客体验到了丰富的中国民俗。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吃饺子、放鞭炮、互致美好祝福之外,逛庙会是男女老少喜闻乐见的传统娱乐活动。今年的北京,各大公园都举办了庙会,一如既往地主打民俗牌。厂甸庙会、龙潭庙会、地坛庙会、中华世纪坛庙会等争奇斗艳,流光溢彩。庙会上汇集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各种民间杂耍、文娱表演,以及各地美食、手工艺品等,并且庙会上沿街叫卖声不绝于耳,各色小吃应有尽有,传统表演五花八门,如老北京传统花会、旧京民俗老照片展、老天桥绝活表演、京剧等传统剧目演出等,热闹非凡。

  在全国各地,春节庙会同样异彩纷呈,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民俗、民间文化的场所。在河南,“春节祭”民间拜典系列活动、中原民间绝活表演赛、会神仙——民间神话人物新春祈福祝愿活动、庙会鼓王节、四世同堂过大年等十数个主题系列活动好戏连台,游人如织,兴味盎然。在浙江,“水上倒拔河”、“滚石臼”、“翻沙包”、“水缸竖鸡蛋”等原汁原味的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备受青睐。在四川,以“欢乐武侯大庙会,和谐成都震后年”为主题的庙会格外温馨感人。在拉萨,人们想出了不少独特、新颖的团聚方式来庆贺新春。由西藏祥云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的2009年“春节出游”活动,吸引了众多人参加。两天时间,他们游览了雍布拉康、昌珠寺、敏珠林寺、朗色林庄园等景点。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欢乐,这种新颖的方式悄悄流行起来。

  今年,随着文化消费的多元化,庙会又有了新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出现了春节庙会的新形式,如国际性的花车巡游、交响乐表演、网络游戏大赛,各种各样的春节庙会已成为中国人团圆喜庆、祈福迎春的大聚会。

  电子祝福渐成新潮

  牛年大年初一早晨,熬夜看“春晚”、刚放完鞭炮的张际韬一打开手机,“嘀嘀”响个不停的短信就占据了整个屏幕。同看“春晚”、逛庙会一样,电子祝福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中国人过年的新民俗。

  据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3个电信运营商估算,从大年三十到初六的春节假期,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超过180亿条。而在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这个数字分别为110亿条、126亿条、152亿条和170亿条。手机用户数快速增长使得短信发送量迅速增长,短信拜年如潮水般涌入生活,平均每年以超过10%递增的短信发送量表达了“电子祝福”这种新的拜年方式的走俏,“回短信回到手软”已是许多人难以忘怀的新春记忆。

  “祝福是份真心意,不用千言,不用万语,默默地唱首心曲,愿你岁岁平安如意!”“把三十年巨变想一想,六十年底气壮一壮,把零八忧愁忘一忘,用牛的喜气冲一冲,把金融风暴放一放,用牛的脾气扛一扛,再用牛的干劲闯一闯!”手机短信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传递着人们的深情厚谊,在寒冷的冬季格外温馨感人。

  同时,互联网也成为人们拜年的新载体,信息科技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新民俗正在逐渐兴起。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的广泛使用,也为祝福的传递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果加上摄像头,即使隔着万水千山,亲朋好友此时的一颦一笑都在眼前。作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新春之际,各大知名网站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为亿万网友提供传情达意的新平台,各级党政部门也通过网上拜年,进一步倾听广大群众的心声。人民网、新华网等15家知名网站联合推出了“72小时网上拜年”活动。网易等网站推出网上拜年电子贺卡服务,贺卡、绣卡、动感信等蕴含了更多的人性温暖。有的省市还在拜年信中发出呼吁,希望广大网友继续保持参与热情,通过网络建言献策。

  牛年春节更知感恩

  地处地震重灾区的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万多人次;绵竹年画节每天有上千人参观游览;温家宝总理节日期间考察的北川擂鼓镇吉娜羌寨更是成为了地震遗址游中亮丽的风景。此外,整个北川游人如织,县城遗址春节期间接待游客近10万人,而在地震中遭受巨大破坏的彭州小鱼洞大桥遗址仅大年初一当日参观人数就达到了5000人以上。

  春节是与中国古代天文、气候、农事以及民间信仰结合的产物。“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人伦文化,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春节期间的祭奠祖先正是体现了这样的一种文化内涵,既充满了对祖先功德的感激,又表达了让祖先庇佑子孙的美好愿望。今年春节是汶川地震后的第一个春节,经历过大灾难、大痛苦的中华民族为这个春节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春节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感恩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陆贵山说。

  地震灾区的人民也以积极的姿态回报在灾难中援手的同胞。地震重灾区都江堰春节推出以“走进灾区、感受重建”为主题的重建乡村旅游活动,让游客走进灾区观看地震遗迹、参观建设中和刚落成的新家园、品尝农家风味体验农家生活、欣赏与山水和谐相融的田园景观,感受灾区群众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09年2月4日01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春节文化市场红红火火
下一条: ·[袁国女]山寨春晚:文化权力的再争夺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4期目录·《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
·《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3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