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全球20亿“文化中国人”同庆牛年春节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7 | 点击数:4027
 


   25日晚上,全中国人在精彩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陪伴下送走了不平凡的农历鼠年,也在新年的钟声中迎来了寄托人们希望的牛年。事实上,不仅中国人在欢度春节,全球海外华人都在以不同方式过“中国年”,甚至外国人也在感受着中国的年味。专家表示,中国春节已经超越了传统节日的范畴,成为文化中国的一部分;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过“中国年”,中国春节也正在走出国门,彰显文化中国的影响力。

 
  在巴西圣保罗的自由广场,“中国年”活动在24日中午正式开始,活动包括颇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舞龙、舞狮、武术等各种表演。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华侨华人和瑞典友人组成的舞龙队、舞狮队、腰鼓队和灯笼舞队等表演将“年味”带给了瑞典民众,华侨华人展示的中国烹饪、茶道、书法等传统技艺让瑞典人赞不绝口。


  加拿大渥太华以举办“武林大会”的方式庆祝春节,不过引人注目的是大部分表演者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牛年春节前夜,美国华盛顿地区华人社区的春节庙会开始掀起高潮。同属中国文化圈的韩国也在热热闹闹地过春节,一位在首尔的中国留学生高速记者,韩国虽然没有“春运”一说,但这些天新闻报道的都是“春堵”,因为大多数韩国人都要和家人团聚,所以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堵车的情况。在超市里,卖得最火爆的也是各种拜年用的礼品。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亲笔书写汉字的方式给中国人民和全球华人送上了新年祝福。英国首相布朗24日也向全球华人发布了新春贺词,布朗说:“今年是牛年,牛代表勤奋与坚毅。今年将会是充满起伏和挑战的一年,华人择善固执,带着牛的些许性格,必能成功一贯地贡献社会。”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给中国人送新春祝福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年三十这天,陆克文以流利的汉语给中国人民拜年,陆克文说,虽然全球经济目前正处于困难之中,但他相信各国携手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应对挑战取得胜利。他祝愿中国人民来年幸福安康,红红火火。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在环球网最近所做的话题调查中,超过七成的网民认为,中国春节将会成为世界性节日。著名学者王达三最近在环球时报上撰文称,春节正大踏步走出国门,成为传播“文化中国”的重要途径。王达三从三个层次论述了“文化中国”。他认为,“文化中国”首先是具有“疆域+民族+文化”属性的两岸四地,即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文化中国”的第二层含义是“民族+文化”属性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大约4000万华人华侨;最后是仅具有“文化”属性的国际友人,他们因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等原因而接触和了解了中国文化,渐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好感。


  王达三说,根据粗略的统计,上述三个层面的“文化中国”的人数加在一起大约是20亿左右,伴随着中国进一步崛起和中国文化复兴的历史,春节作为世界性节日的地位会愈来愈突出,会进一步推动“文化中国“的成长。


   来源:环球时报


  文章来源:环球网 2009-01-26 12:17

上一条: ·古代春节习俗:贺年卡称“刺” 迎春接福
下一条: ·新华社通讯:四海同春佳节共度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
·[储冬爱]疫情下的团圆:何以为家?·[毛巧晖]认同与重构:后疫情时代下民俗节日的传承与发展
·[刘晓峰]成长的中国 成长的年·[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