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陈华文]一组古老的文化符号
——汉民族婚礼对歌“洞房经”溯源
  作者:陈华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01 | 点击数:5497
 

[摘要]文化形态的传承乃是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的传承。而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一个很大的承载体就是深植于民众生活的习俗制度。生存于浙江省温温岭县黄岩市平原的汉民族婚礼对歌一“洞房经” ,是一种具有历史和现实价值的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现象的生成、保存并不是偶然的, 尤其是它作为当地的一种婚浴文化模式, 在生活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因此, 对于它的研究, 可以探寻今日现实生活相之源流和意义。本文就抱着这一宗旨, 试图从“ 洞房经”本身的特点着手, 通过比较研究, 阐明自己的观点。

本文刊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华文]在生存与再生之间
下一条: ·[赵宗福]地方文化系统中的王母娘娘信仰
   相关链接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王倩 陈东云]瑶族节庆文化符号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王晓涵]从“栽花树”习俗看穿青人树崇拜意识的呈现
·[徐赣丽]民间艺术的当代变迁 ·[史小可]民俗文化符号在当代油画语言中的重构与转换
·[田兆元]中国春节:节庆符号背后的文化叙事·[毛巧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域文化符号的重构
·[田兆元]“龙的传人”文化符号形成的历史依据·[邱国珍]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以两则口述史材料为中心
·朝克:“赏月吃饼”是厚重的文化符号 ·留乡愁 记乡情 品乡韵:上海16区评选乡土文化符号
·[吴保和]花木兰,一个中国文化符号的演进与传播·[李进文 孙亮亮]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符号:石桥火龙考
·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启动·[杨利慧]中原汉民族中的兄妹婚神话
·[张跃]春节:少数民族的新文化符号·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现身都市广场 彰显文化自信
·[邱国珍]民间交往:畲汉民族互动与友好的平台·[潘全英]贵州蜡染的现状分析及知识产权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