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08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08年会专区

[武宇林]乡西部民歌“花儿”的创新与传承(提要)
  作者:武宇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9 | 点击数:5058
 

•中国民俗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

 

西部民歌“花儿”的创新与传承

武宇林

(北方民族大学)

 

“花儿”是流传于我国西部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地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花儿”具有“汉语、藏风、回调”之特点。其唱词为汉语,但其创作者和演唱者却有汉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以及中亚的东干族等,有着浓郁的少数民族色彩。“花儿”民歌的流传区域地理环境独特,曾是繁盛的丝绸古道。“花儿”歌谣与民间文学、音乐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歌唱内容包罗万象,时空跨越上千年,记录着中国唐、宋、元、明、清、民国以及新中国以来的社会现象及平民百姓的情感世界,犹如一幅通俗而生动的中国历史画卷;其创作中广泛使用的修辞手法与《诗经》中的“赋”、“比”、“兴”相媲美,被誉为西部地区的“诗经”;其结构、韵律体现出极强的口头程式,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花儿”词曲优美,韵味独特,语言鲜活生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曲调有上百种之多,既高亢、粗犷,也不乏悠扬、委婉,体现了多民族、多元性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功能,表现在众多民族共同使用汉语进行演唱,并各具特色。跨地域、跨文化、跨民族、跨时空的“花儿”民歌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文化包容性,是西部多民族地区文化交流、民族和谐的桥梁与纽带,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生动诠释。勤劳智慧的西部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用情感浇灌而成的“花儿”,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深受西部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喜爱,至今仍在被传唱,仍不失为西部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各族人民交流思想感情、维系民族睦邻关系、凝聚人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向柏松]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下一条: ·[吴裕成]“水,阴次之,则曰妃”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
·[张洁]体验式传承与具身化技艺·[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秦天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创新传承策略探析·[潘思薇 王晓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视域下非遗文创开发研究
·[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黄永林]中国非遗保护的制度建构与实践创新
·[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
·[张焱 陶丹丹]比较艺术学视野下桦树皮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
·[王渭清 赵磊]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与共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
·共建数字生态,探索产业创新|腾讯互娱数字生态伙伴大会圆满落幕·[韩若冰 黄潇婷]“日常生活”视角下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