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美]费特曼:《民族志──步步深入》
  作者:[美]大卫·费特曼   译者:龚建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7 | 点击数:6723
 

 

民族志──步步深入

质性研究方法译丛/万卷方法(万卷方法)

作者:[美]大卫·费特曼   译者:龚建华  


基本信息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页码:127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562439967
·条形码:9787562439967
·版本:1版
·装帧:其他
·开本:16
·中文:中文
·丛书名:万卷方法


 

内容简介

  民族志不是闲暇一日的丛林漫游,而是在社会交往的复杂世界的探索之旅。本书介绍了此类旅行中的一条道路,目的是让其他研究者享受他们的旅行并抵达目的地。
  本书如同一次旅行见闻讲座,它标示并探讨了每个民族志学者即将面临的主要界标。
  这本书对于初学者而言是有用的指南,于经验丰富的民族志学者而言则是令人愉快的知识更新。
  这一版本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一一网络。网络是民族志学者可以利用的最丰富的资源之一。该版本提供了关于利用网络资源的方法,包括搜索主题或网页、搜集人口普查资料、利用”聊天”和视频软件进行访谈、与同事通过网络及在线杂志辩论观点,以及下载有用的资料和分析软件等。这些都正在迅速成为当下民族志学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作者简介

  大卫·M·费特曼,斯坦福大学教授,该校政策分析和评估硕士学位点的负责人。他在斯坦福大学获得教育与医学人类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评估、民族志及政策分析,并专注于辍学生及天才教育项目。费特曼教授曾任美国评估协会和美国人类学协会人类学和教育学理事会的主席。
  尽管他因对民族志评估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而被世人所赞誉,但他近来的努力方向却专注于发展授权评估——帮助人们救助自己。他在整个美国和南非都应用了该种方法。大卫还被选为美国人类学协会和应用人类学协会的特别会员。他还因评估实践荣获米达勒奖——美国评估协会的最高荣誉。他也曾因作为一个学者和实践者对教育人类学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膺获乔治和路易斯斯宾德勒奖,并荣获人类学和教育学理事会颁发的民族志评估奖,还因为对民族志教育评估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荣获评估研究会颁发的会长奖,他还因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做法而荣获华盛顿实践民族志学家协会的实践出版奖。

 目录
1 概览
 问题
 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定位
 理论
 研究设计:田野作业
 正式分析
 民族志
 本书安排
2 依着节奏行进:人类学概念
 文化
 整体论视角
 情境化
 主位观及多重现实
 客位观
 价值无涉的取向
 文化间和文化内的多样性
 结构和功能
 象征和仪式
 微观与宏观的研究
 操作主义
3 荒野中的指南:方法和技术
 田野作业
 选择及取样
 进入
 参与观察
 访谈
 清单及表格
 调查问卷
 投射技术
 其他的导引手段
 不打扰人的方式
4 加快步伐:民族志装备
 笔和纸
 录音机
 照相机
 录像带
 电影
 电脑:手提式和台式
 因特网
 数据采集软件
 虚拟办公室和文件共享
 数据库软件
 打印机和扬声器
5 走出森林之路:分析
 思考
 多方检测
 模式
 关键事件
 地图
 流程图
 组织机构图
 网络图
 内容分析
 统计
 结晶化
6 记录奇迹:写作
 研究计划
 田野笔记
 田野笔记的组织
 备忘录
 中期报告
 最终报告、论文和书籍
 深描和逐字引用
 民族志现在时
 民族志在场
 民族志研究的信息报告
 文学作品
 校订和编辑
7 轻轻地走过荒野:道德
 民族志学者的角色
 学术型的和应用型的民族志研究
 研究的生命周期
 结论
人名英汉对照表
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当当网图书频道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美]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
下一条: ·[劳里·杭柯]民俗过程中的文化身份和研究伦理
   相关链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陶子煜]当局者观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
·[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王杰文]表演的民族志及其伦理困境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喀毛措 东主才让]藏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传播解读
·[柏仙爱]礼俗互动传统中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孙艳艳]修行中的“身体感”:感官民族志的书写实验
·[王心怡]交流实践及其文本再生产:以粉丝群体中的个体履职与秩序建构为例·[陈杭勋]多点民族志视角下民间传承群体及其实践与民俗节日差异化
·[毕雪飞]七夕的礼、俗与礼俗互动·[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赵旭东]视频直播的民族志书写
·[张连海]感官民族志·[曹晋 孔宇 徐璐]互联网民族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