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彭兆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24 | 点击数:8757
 

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

丛书名: 厦门大学人类学文丛  

作  者: 彭兆荣 著
出 版 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1
字  数: 290000
版  次: 1
页  数: 387
印刷时间: 2007/06/01
开  本: 32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05083916


编辑推荐

    仪式一直被人类学家当作观察人类情绪、情感以及经验意义的工具,成为民族志研究者阅读和诠释社会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本”;比起日常生活中的“秘而不宣”、“未充分言明”以及缄默的意义而言,仪式是较为集体性和公开性的“陈说”,具有经验的直观性。仪式的这些特征都使得人类学家们热衷于将它做为一种思想和民族志范本的重要对象。

内容简介
    仪式理论与实践一直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几乎所有的人类学流派都表现出对仪式的独特认知、理解和解释,人类学发展的整体脉络也在仪式研究中得到反映。一些著名的人类学家都在仪式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并与他们的学术主张相辅相成,泰勒、弗雷泽、范.根纳普、涂尔干、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一布朗、克罗伯、列维一斯特劳斯、利奇、埃文斯一普里查德、弗斯、古迪、特纳、罗萨尔多、道格拉斯、洛伊、拉帕波特、贝尔……。早期英国人类学中甚至还有一个学派叫“神话仪式学派”(剑桥学派)。仪式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谱系,国际学术界还有专治仪式研究的刊物——《仪式研究》。
  本书是从人类学学科的角度对仪式领域进行研究的第一部专著,集谱系梳理、学理依据、理论介绍、流派分析、观点评述、田野案例及作者独立见解为一体。

作者简介

    彭兆荣,l956年出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兼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比较文学理事,文化部非物质遗产专家组成员。曾到法国尼斯大学人类学系、法国国家科学院“华南及印支半岛人类学研究中心”从事学习和研究。法国巴黎大学(十大)客座教授,巴黎大学(索邦)高级访问学者,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人类学系高级访问教授, 主持过国际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教育部等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主持和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等工作。主编《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人类与遗产丛书》、《旅游人类学译丛》等。代表著作有:《文学与仪式》、《旅游人类学》、《人类学关键词》(合作)、《摆贝:一个西南边陲的苗族村寨》、《边际族群:远离帝国庇佑的客人》、《寂静与躁动》、《生存于漂泊之中》、《西南舅权论》、《文化特例》等。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目前主要研究领域:遗产批评、族群理论、旅游人类学。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仪式的引介
第一节 仪式的概说
第二节 仪式的表述与定义
第三节 仪式的功能与特点
第二章 仪式、神话与宗教
第一节 仪式与神话的关系
第二节 仪式中的信仰和意识形态
第三节 仪式的宗教渊源和社会行为
第三章 仪式与社会
第一节 仪式的社会性表述
第二节 仪式的社会化控制
第三节 仪式与社会等级
第四节 仪式巾的角色
第四章 仪式与族群
第一节 世系发展与英雄祖先
第二节 仪式与族群边界
第三节 仪式符号与族群认同
第五章 仪式与交通
 第一节 仪式的交流与转换
 第二节 酒作为物的符号与仪式的交通
 第三节 仪式中的权力与声望
第六章 仪式与表演
第一节 仪式中的表演
第二节 一个古老的命题
第三节 仪式理论的几个“链接点”
第四节 仪式/游戏,娱神/自娱
第七章 仪式的进程:阈限与通过
第一节 分类与阈限
第二节 对阈限的理解与使用
第三节 特纳的仪式理论
第四节 对阈限理论的批评
第八章 仪式的象征:功能与结构
第一节 象征:仪式的符码及功能
第二节 仪式象征符码的整体构造
第三节 仪式的隐喻
第四节 仪式的结构
第九章 仪式的历史记忆与叙事
第一节 仪式的历史方法与记忆的一般陈述
 第二节 历史的边界如何在记忆与叙事中构建
 ……
第十章 仪式与暴力
第十一章 仪式的转换与治疗
第十二章 仪式与生态关系
第十三章 仪式与现代移动性
参考、征引文献
后记

书摘

第一章 仪式的引介

  第一节 仪式的概说

  “仪式”是一个具有理解、界定、诠释和分析意义的广大空间和范围;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话语”(large discourse)。(Bell,1992:1)可以或可能包容上至宇宙观的认知,下至具体的实践行为;因而具有多维解读的可能性——无论是主观、客观抑或是“主观客观”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人类学仪式理论从发生(此指人类学这一学科的诞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轨迹,仪式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正因如此,对仪式进行全面的评述自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其原因在于对仪式的“中心和边界”的把握与确认上的困难。(Grimes,1985 8) 它上可大至如“道”之宏大、之玄奥;下则微若生活之屑末,日常之琐碎。众所周知,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和所谓“制礼作乐”之说;它已经成为建立华夏文明之文化秩序的一种象征。而要了解这一古老的文明体便不能完全撇开仪式和对仪式发生形貌的理解。叶舒宪教授在《中国神话哲学》中开宗明义:“用现代人类学的眼光束看,所谓‘礼’乃是自史前社会的部落宗教仪式发展而来的礼仪——一种象征性的符号行为;而所谓‘乐’,最初也不过是配合宗教仪仪式行为而进行的另一种象征性的符号行为。”(叶舒宪,1992:3)可见,从宽泛的意义上看,它与华夏,乃至世界古代文明体的文化渊源和制度的发生有着根本上的联系。
  ……

  文章来源:CFN 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
下一条: ·博特乐图:《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
   相关链接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马盛德]仪式与舞蹈
·[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张芸朵]“热闹”:宁夏燎疳节的身体感研究
·[杨丽嘉]颠覆:杰克·齐普斯童话理论的批判之维·[杨吉然]滇西地区“开财门”仪式研究
·[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
·[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席晓燕]宗族祭祖仪式的文化重建
·[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温秀秀]仪式文艺视域下新时代赣南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王京]建设中国民俗学学派·[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
·[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裴新华]大宾与“先生”:仪式专家的知识融合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