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次质的飞跃
  作者:Lucía Iglesias Kuntz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3 | 点击数:8571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 Vanuatu文化委员会
Vanuatu沙上图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生效,这种鲜活的、但在本质上又是脆弱的遗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的手工业技能。从2001年起,教科文组织已经宣布了90件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的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综合艺术“木卡姆”、蒙古族传统长调民歌(中国和蒙古国)都在其中。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所有的非物质遗产都需要好好保存,它们是人类创造力的活的见证物,4月20日开始生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力求保持这些见证物的连续性。

 

© Renato S. Rastrollo/NCCA
菲律宾Ifugao的Hudhud歌唱

 

    2004年2月,阿尔及利亚成为第一个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国家,到阿尔巴尼亚于2006年4月4日批准该公约,公约的缔约国达到了47个。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说,当代生活方式和全球化正在急剧破坏世代相传的活着的文化,该公约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填补了法律漏洞,其重要性可以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相提并论,后者旨在保护“有形”遗产,比如文物古迹或自然景观。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考虑建立一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和一个专门资助保护项目的基金会。公约规定委员会制订两份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及急需保护的非物质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公布的90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只要这些代表作属于已经批准公约的成员国,就可以逐步列入这两份名录中。

 

 

© Christian Lhuillier
 

寻找灵魂

    公约中的一项重要条款规定,每个缔约国必须编制一份或多份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某些国家在这方面进展很快,并且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委内瑞拉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José Manuel Rodríguez先生说:“在委内瑞拉,我们正在详细清查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我们已经登记了来自全国335个市镇的总共68 000份资料,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的灵魂。人们看到国家如此关注属于他们身边的事物,感到十分惊诧。”

    利用这些清单,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门别类地编制索引,列入诸如“活的人类财富”一项。“活的人类财富”概念最初是日本在1950年提出的,后来韩国于1964年也采纳了,而后,菲律宾、泰国、罗马尼亚、捷克共和国、保加利亚和法国也先后采用了这个概念。在法国,这些人被称作“艺术大师”,从事金银器、传统出版和乐器制造。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对世界认知的反映,同样受到公约的保护。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清单为传统音乐编制曲目。

    从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批准公约,到公约开始生效,其间历时两年多。巴西国家艺术和历史遗产研究所前任所长Antonio Augusto Arantes先生说:“批准程序完成之快,真是一个奇迹。但这仅仅表明各国政府对于公民社会过去20年来为之奋斗的要求终于做出了回应,至少在巴西是如此。”

    前两届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委员会主席Jean Goytisolo先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关于人类存在和起源的创造性丰富多彩,绚烂多姿,无穷无尽。”

Lucía Iglesias Kuntz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教科文《信使》2006年5月刊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老照片的故事之二:1979年的早春
下一条: ·哥伦比亚发扬传统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