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黄涛]20世纪50-70年代流行语:政治文化对民间文化的超强渗透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8 | 点击数:17681
 

那个年代,在强制性的文化改造或称文化革命的过程中,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超强势的文化影响力。由于在这一时期内政治文化对民间文化的全方位的强烈冲击,民间的新思想、新风尚主要是对政治文化的接受和消化,或者是在政治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流行语是社会风尚的及时反映。在政治文化无孔不入地左右着社会生活之时,绝大多数流行语也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在这一时期,政治文化通过报纸、电台、文件、书籍等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并经常组织各地的人们开会传达、学习和表态,很多地方搞人人过关,这样,一些常用的政治宣传词语成为全社会各种语境中的高频词语,也常挂在人们的口头,成为当时大陆全体民众口头上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比如毛主席万岁”“学雷锋”“旧社会” “翻身” “解放”“解放全人类”“不要忘了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受苦人”“社员”“成分”“贫下中农等。

这样,在5070年代,除了那些不够生动和俚俗的政治性词语以外,在人们口头上短期流行的好玩有趣的词语就远少于其他阶段,至少留下来的记载较少。这是由于该段时期民间的文化风尚受政治风潮的影响和左右,极少出现与政治风潮没有关系的时尚,因而就较少产生表示丰富多彩的时尚文化的流行语。我们现在所能举出的流行语大多与当时的政治气候有关。

一、表示特定体制下新生事物的流行语

1949年建立的共和国拥有全新的社会制度,由此必然涌现许多新生事物。而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革虽然是一场文化浩劫,但也确为史无前例。所以5070年代新生事物、新鲜事儿层出不穷,表述新事物的词语自然也数量颇丰。这些新词语有很多是人们的口头创造,鲜活生动,流行一时。

在变幻无方的社会生活中和风起云涌的政治运动中经常出现各种新面目的人物,也常出现指称这些人物的新鲜词语。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各地刚解放时,大批的解放军士兵与干部进入城市,因为他们大部分出身农民,对城市的事情不熟悉,显得土气,城里人称他们土豹子,意思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后来变为土包子,可能是由于解放军穿的土棉袄被人戏称为棉花包,这一词与土豹子合称为土包子。文革时期政治气候多变,一些群众组织或个人见风使舵,随政治风向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旗号和观点。这类人被称为风派,该词在1967 年开始流行。闯将本来是明末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名号,1958年至文革期间被借用来表示敢想敢干、勇于标新立异的人。现在看来,当时标榜的闯将有一些是不尊重客观规律或搞打砸抢的人。但该词当时常与革命二字结合在一起,号称革命闯将,头上就有了一道神圣的光环,是很时尚的人物。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是享受犯享受怎么也成呢?原来文革时期提倡艰苦奋斗,自食其力,而坐享其成、不劳而获、追求物质享受被视为资产阶级剥削思想,故有享受倾向的思想和行为就成了罪过。对享受思想的批判到了什么程度呢?请看如下荒唐事:有些地方在整顿交通秩序时,抓住违反交通规则,坐在自行车后架上的人,就给他挂上一块牌子游街,牌子上写着:享受犯。因为他想赶路而坐别人的车,显然是图省力,坐享其成,按当时的思维方式,其思想根源就是有享受思想。当然这种做法在当时也有点戏谑和胡闹的味道。此语在1975年曾流行一时。

这一时期也出现很多新鲜的事情或做法,同样造成许多流行词汇。

因苏联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那时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向苏联学习,就称后者为苏联老大哥,简化为老大哥老大哥有时也特指工人阶级。因政府舆论认为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就工人阶级为工人老大哥,简称老大哥。那时政府在亲近苏联的同时,将美国看作国际上的最大敌人,称之为美帝国主义,民间就称之为美国大鼻子美国鬼子。还称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为纸老虎,意思是它们貌似强大,实际上虚弱不堪,不要被他们的表面强大所吓倒。它的流行是由于毛泽东有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常见的句子是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五六十年代,领袖与群众大都有一种理想主义、乐观主义的豪情壮志,这种精神本来是好的,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鼓舞人们的干劲,但是发展到极端,超越了客观规律,就成了一种浮夸。1958年,昂扬向上的精神变成一种盲目激进的做法,终于导致大跃进。大跃进时为彻底消灭人们头脑中的私有观念,各村成立公共食堂,不许各家开小灶做饭,后来干脆把一些人家的锅砸了,用得到的废铁去炼钢。当时提出一个吃饭不要钱的口号,并在少数地方实行了一段时间。这是对共产主义供给制的一种冒进的试验,给人们提供了美好幻想的空间,当时毛泽东视察安徽的一个公社后说:吃饭不要钱,既然一个社能办到,其它有条件的地方也能办到。既然吃饭可以不要钱,将来穿衣服也可以不要钱了。所以该短语流行一时,但这种做法很快被取消了,该短语也只流行了半年。大跃进以后办公共食堂等做法造成粮食极度短缺,就采取一个应急措施:以瓜果蔬菜代替粮食,以副食代替主食。比如以产量高的红薯、胡萝卜、白萝卜代替粮食作主食,有的地方将玉米杆磨碎当主食。这种做法称作瓜菜代, 又叫以副代主,成为1959年以后流行全国的一个口号。河北一带有个顺口溜:低指标,瓜菜代,得了浮肿胖起来。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黄涛的博客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黄涛]村落里的乳名
下一条: ·[刁统菊]解读《创建窑神庙记》
   相关链接
·[王祥 孙剑艺]关于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定位的思考·[黄涛]语言民俗学
·[乌丙安]民俗语言学的创建与拓荒·[赵李娜]地缘战略、学术响应与资源转化
·[汪宝荣 姚伟 金倩]《洛阳伽蓝记》中的民俗事象英译策略·工匠精神入选今年十大流行语
·评论:“马上有钱”为何走红网络?·粗话脏话该不该进方言档案?
·盘点历年春晚“流行语”:常回家看看 不差钱·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
·董树人:北京方言像胡同一样消失很快·[黄涛]论语言民俗情境的构成与功能
·[黄涛]旧上海的流行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