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目录 译者前言谢辞
 作者自序
 第一章语言的口语属性1.1语文的头脑与口语的历史
 1.2你说的是“口语文献”吗?
 第二章原生口语文化的现代发现2.1古人的口语传统意识
 2.2荷马问题
 2.3米尔曼?帕利的发现
 2.4后继的和相关的研究
 第三章口语文化的心理动力学问题3.1作为力量和行为的有声词汇
 3.2你知道你能够记住什么:记忆术和套语
 3.3再论基于口语的思维和表达的特征
 3.4口头记忆
 3.5“言语马达”的生活方式
 3.6英雄的“厚重”形象和古怪形象的精神作用
 3.7语音的内在性
 3.8口语文化、社群与神圣情怀
 3.9语词不是符号
 第四章文字对意识的重构4.1独立话语的新世界
 4.2柏拉图、文字与电脑
 4.3文字是技术
 4.二什么是“文字”或“真正的文字”?
 4.5文字有多种,但拼音字母表只有一种
 4.6书面文化的滥觞
 4.7从倚重记忆到倚重文字记录
 7.8文本特征的心理动力因素
 4.9文字产生的距离和精确性,书面语方言与词汇变异
 4.10文字和口语的互动:修辞与主题
 4.11文字和口语的互动:承载学术的语言
 4.12口语文化的韧性
 第五章印刷术、空间与封闭空间5.1听觉主导让位于视觉主导
 5.2空间与意义
 5.3印刷术的其他影响
 5.4印刷文本与封闭空间:互文性关系
 5.5后印刷文化:电子文化
 第六章口头记忆、故事情节与人物刻画6.1故事情节的首要地位
 6.2叙事与口语文化
 6.3口头记忆和故事情节
 6.4情节的封闭空间:从游记到侦探故事
 6.5“丰满”的人物、文字与印刷术
 第七章一些定理7.1书面文化的历史
 7.2新批评与形式主义批评
 7.3结构主义
 7.4文本主义者与解构主义者
 7.5言语行为理论与读者反应理论
 7.6社会科学、哲学与《圣经》研究
 7.7口语文化、书面文化与人的属性
 7.8“媒介”模式的交流和人的交流
 7.9意识的内部转向:意识与文本
 参考文献
 索引译者后记
 译者介绍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CFN 辑【本文责编:思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