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俗影像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影像

1934,川西少数民族面孔
——庄学本和他的西部人文探访历程
  作者:赵志研采写整理 庄文骏提供图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09 | 点击数:10597
 

 
 
土司夫人特地搭起了红色的帐篷暗房

 
 
  在新中国成立前,俄洛一直处于部落分割状态中,有大小部落200多个。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这里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中。传言俄洛的藏族十分骁勇彪悍,尚武好斗,进入俄洛前,阿坝的商人们纷纷劝阻庄学本,不要轻易冒险。一直同行的翻译索囊仁清也犹豫不决,不愿意再深入到俄洛的内部。庄学本只好不停地劝说他:“我们现在的工作是国家急需的,如果我们为了国家而牺牲,那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况且,我们一路都是同当地人结好,这样保持下去,也不至于有什么危险……”

  果不其然,经历了一番小小的曲折之后,俄洛以极大的善意接纳了庄学本。

  在俄洛,庄学本按照一路上的惯例,备了哈达与几份薄礼,先去拜访康干土司的母亲。意料之外,土司母亲却不肯接见,更不肯派出“乌拉”(藏语差役之意)帮助驮运行李。庄学本几次求见,并晓之以理:“拜不拜见您,是我的礼数;派不派乌拉,是您的礼数。即使您不派乌拉,也请接纳我的求见。”土司母亲被庄学本的诚意感动,终于接受了他的求见。原来,土司母亲以为庄学本是个趾高气扬的国民政府官员,对于这种人,土司母亲向来是不买账的。

  在康干,土司夫人那贞汪姆盛装而来,请庄学本为她拍摄照片。华贵的藏装令庄学本惊叹,他在日记本上详细地记下了土司夫人的着装:“穿皮裘,竟体蔽珊瑚珠,戴珊瑚冠,后飘缎带,上缀琥珀珊瑚,大者如拳细者如珠,珠光宝气灼灼射人,总其价值约在万金,华贵诚不亚于江南之贵妇人……”

  那天晚上,土司夫人特地为庄学本搭起了一个红色的帐篷,充当冲洗暗房。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高的礼遇了。天黑了,帐篷里挤满了好奇的藏族同胞。其实,暗房里只有一点点儿微弱的红光,伸手不见五指。即使如此,他们也久久不肯离去,一直等到庄学本冲洗完毕,他们才慢慢散去。

  离开俄洛重回阿坝时,庄学本发现相机的三角架不知何时丢掉了,只好请工匠重新做一个木制的三脚架。谁知就在这时,俄洛的藏民日夜兼程赶了350公里的路程,将拾得的三脚架送来。

  纯朴的民风深深感染了庄学本。他在《羌戎考察记》里写道:“我们如以20世纪的新眼光,去观察未开化的旧同胞,以其‘披发衣皮’、‘膻食幕居’,自觉其野蛮可怕。然相处既久,就知其快乐有趣,古风盎然,反觉其精神高洁,可敬可亲。有自诋同胞为‘野番’者,实为大谬。”

  阿坝的商人看到庄学本毫发无损地归来,庆幸不已,还特地组织了一个小小的欢庆会庆祝他的平安归来。 

  
 
 
叠溪大地震后不屈的羌民

 
 
  从成都出发后,他们先到达灌县。雇了几个羌族背夫,庄学本一行经过汶川、茂县到达理县。而沿路经过之处,基本上是羌民的村落。

  羌族是一个有着4000年悠久历史的民族,4000年前以治洪水著名的大禹据说就是羌人。羌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集中在四川岷江上游一带的茂县、汶川、理县和松潘等地。1934年,当庄学本到达羌族居住地时,全族人口约有5万人。

  在庄学本的记录中,我们看到了羌族人清苦的生活。不论男女,都穿着麻布衣、披着羊皮褂,头缠白布头帕。他们住在高山上,侧耕浅种。农闲时,年轻力壮的男性羌民便在山间作脚夫。

  在映秀镇歇脚时,庄学文遇到了许多来自萝卜寨的羌民。这些身体强健的羌民们说着流利的汉语,言行忠厚老实,在庄学本眼中,“他们是个优秀的民族”。庄学本与这些羌民相处十分融洽,从他们的口中,庄学本还听到了“萝卜寨”寨名的来历,也就是“老虎变萝卜”的有趣传说:萝卜寨地势居高临下,苍旺土司便占据此地,自尊自大地称之为“老虎寨”。苍旺对邻族渐生骄傲,附近的寨落,多不服气。此时正逢清廷举兵讨伐苍旺,邻寨就响应了清兵。苍旺大败,被官兵切萝卜般切掉了脑袋。于是寨子从此被人称为“萝卜寨”,以讥笑其脆嫩不堪一击。

  1933年8月24日晚,也就是庄学本入川西考察的前一年,岷江峡谷中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山中方圆数百公里内的民居受震倒塌,人畜伤亡惨重,就连远在150公里以外的杂谷脑大佛塔也受地震牵动毁损。这次大地震的震中,便是叠溪镇。

  叠溪镇位于茂县和松潘之间,是个有二三百户人烟的山城。在那次7.5级的大地震中,整个叠溪镇没有一人一畜幸免于难,尽数沉入岷江江底。而在叠溪镇之上,则形成了一个堰塞湖——叠溪湖。当庄学本一行路过叠溪时,晚上歇宿在湖北端的镇南关,一夜中发生的余震和滑坡竟达数十次。第二天早起,庄学本乘着木船驶过诞生才一年的叠溪湖,拍下了一组叠溪湖的照片,沉入湖底的古镇仅有几根树枝露于水面。

  一路上,荒凉的村寨景象随处可见。由于地震后引发的大水,将羌族村落、农田、道路悉数破坏,许多村寨变为废墟或光秃秃的平坝。庄学本在路过雁门关时曾拍摄过一个画面,两个身负重物的羌民站在雁门关前。这里也刚经历了1933年的叠溪大地震,这张老照片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岷江岸边的破碎岩层,以及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羌民的艰辛生活。虽然劫后的家园一片荒芜,但羌民们却没有屈服,他们在大灾过后的土地上,又开始了辛勤的劳作。大水过后,岷江上游牛瘟流行,耕牛瘟死殆尽,许多羌族人家没有耕牛,就用人力拖犁,羌民们坚韧不屈的精神令庄学本十分动容。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8年6月1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大先]拓家畔的两种仪式(纪录片)
下一条: ·吉狄马加荣获“胜象奖”
   相关链接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普泽南]1950年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电影放映述略
·[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
·[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李子贤神话研究评述
·[张小军]鬼与灵:西南少数民族族群的“鬼”观念与传统帝国政治·[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
·[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0)》 征稿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