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浓缩民俗学百年精品
——读《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
  作者:王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5-12-26 | 点击数:4272
 

    《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在钟敬文先生的亲自督导下,历经4年编写于今年3月由文献出版社推出。该丛书分为八卷:《神话卷》、《史诗歌谣卷》和《传说故事卷》、《物质民俗卷》、《社会民俗卷》、《信仰民俗卷》、《民俗理论卷》和《学术史卷》,收录了1900年至2000年间中国学者有关民俗学的重要论文以及珍贵文献。全书以史为纵线,以八个专题为横面,从纵横两个方面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加以全面、系统的介绍,是一套浓缩了民俗学百年精品的学术丛书。
    《学术史卷》从学科回顾、人物评论、学术争鸣、历史资料等侧面,描绘出中国民俗学百年发展史的清晰轨迹。20世纪初,中国文化的先行者纷纷将西方的先进思想与文化介绍到中国,各种新思潮迅速发展起来。中国大地涌动着反对封建礼教、封建文化的大潮,澎湃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俗学也诞生了。民俗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被注入了科学、民主与平等的思想。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亲近民众文化。1918年北京大学首倡在全社会征集歌谣,不分汉族少数民族,均加以搜集。其征集范围空前之广,涉及歌谣、童谣、谶语、格言,人情风俗,政教沿革等。学人们身体力行,到民间采集歌谣,调查民俗事象,搜集民俗器物。出版有《歌谣周刊》、《吴歌集》、《北京歌谣》、《昆明歌谣》、《河北民歌》、《山歌一千首》、《北京谜语》、《谚语选录》、《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成绩惊人。
    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中国民俗学会的成立,特别是“七七”事变爆发后沿海省份各大专院校的西迁,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不少学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深入民间进行了大量的民俗调查,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打开了他们封闭的视野。他们上山下乡搜集第一手资料,举办展览普及民俗科学知识,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30年代中期,杭州民俗学会的兴起给中国民俗学带来了蓬勃生机,此间还出版了《民俗学集镌》、《民间月刊》等刊物。
    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有组织的对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的大搜集活动,同时整理、翻译和研究工作也一并展开。1956年潘光旦、吴文藻、杨成志先生集体建议,制订中国民俗学十二年远景规划。但“文化大革命”使之过早夭折。20世纪80年代,顾颉刚、白寿彝、容肇祖、杨堃、杨成志、罗致平、钟敬文等老学者联名提出《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此后中国民俗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理论建构、人才培养、机构建设及全国性的民间文学普查工作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中国许多优秀的学者始终参与、引导、支持中国民俗学的发展。鲁迅、顾颉刚、黄石、郑振铎、钟敬文、赵景深、江绍原、凌纯声、茅盾、容肇祖、杨堃、闻一多、马学良等均撰写了这方面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民间文艺价值,追溯风俗的起源。鲁迅曾亲自收集过北京儿歌并建议:“当立国民文术研究会,以理各地歌谣、俚谚、传说、童话等;详其意谊,辨其特性,又发扬而光大之,并以辅翼教育。”他写有《破恶声论》、《科学史教篇》、《从神话到神仙传》、《拟播布美术意见书》等著述。顾颉刚像战士一样勇敢地大声疾呼:打破尊卑贵贱的界限,把民众文化与圣贤文化平等看待。顾颉刚是历史学家,他把新史学的方法引入到民俗学的研究之中,编写了《吴歌甲集》,发表了《孟姜女故事的转变》等文章,史料扎实、立论高远,至今仍是不朽之作。茅盾先生采用西方比较神话学理论,系统研究中国神话后指出,中国神话经过历史学家、文学家的修改,以及宗教思想的侵入,已面目全非,因此中国神话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还原古代神话。他的《中国神话研究》和《中国神话研究ABC》两部重要著述,为中国神话学作了奠基工作,引导一批批后学晚辈循此开掘中国古代神话宝藏。黄石先生开女性民俗研究之先河,撰有《眉史》、《胭脂考》、《贞操的起源》、《娼妓制度的初形》等文。江绍原先生曾大量系统地介绍过西方民俗学理论,编译了《现代英国民俗与民俗学》等著作,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理论建设奠定了基础。钟敬文先生在长达8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始终奋斗在民俗学的第一线,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建立学科体系。他是中国民俗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对20世纪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从民俗学第一代开拓者的学术历程中可以看到,科学、民主、平等的思想贯穿始终。他们没有自居高位,俯视民众,而是以亲近、平等的态度对民众文化和圣贤文化进行研究。他们将民俗学运动立足于民众,亲自到民间采风,搜集大量的原始资料。正是活泼泼的民众语言、淳朴多彩的民间风俗,使民俗学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他们真诚、扎实、严谨的学风,朴素、平实的语言,使民俗学忠实地保持了平民本色。这是民俗学生存下来、发展下去的根柢。
    中国民俗学从它产生之初,就开始借鉴国外的理论和方法,借鉴其他学科,如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宗教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多元化的研究倾向,各相关学科优秀学者的积极参与,使得民俗学的研究起点高、视角宽、方法手段多样。今天,我们应在前辈耕耘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民俗学研究的开放性,研究手法的多元性,积极借鉴新的理论方法,广泛吸纳各学科人士甚至是民间学术爱好者的参与,这既是学科性质所决定,同时又是学科发展所要求。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李玫]古代戏曲与正统文学、俗文学及民间文学
下一条: ·[沙海英]民俗·满族·图像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王京]建设中国民俗学学派·[李琳 李小青]中国民俗学会40周年与多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兴盛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邓苗]民俗人与当代中国民俗学的人性书写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7-8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5-6月受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