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陶立璠]民俗学──一门鲜活的学问
——评董晓萍《说话的文化》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4164
 

  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中国民俗文化热,持续了很久,跨越了世纪,目前还在不断升温。这除了大的人文背景外,与出版、旅游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密不可分,特别是出版物的畅销尤为突出。

  回顾中国现代社会学科发展的历史,民俗学受到过很不公正的待遇,它曾经被视为“资产阶级的学问”、“殖民主义的学问”大张挞伐,以致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对民俗及其研究它的学问“民俗学”讳莫如深,忘记了民俗文化是民族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庆幸的是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民俗学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绝学”变为“显学”,引起人们特别的关照和关爱。民俗的田野考察方兴未艾、民俗资料更注重微观的和科学的采录,理论著作兼及中西,大量出版,摆在我面前的董晓萍博士的《说话的文化——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便是其中之一。这虽是一本随笔式的文风活泼的文集,但却隐含着民俗学的重大命题。首先,该书将民俗界定为“说话的文化”便出新意。其次,将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探讨其中的传承与播布关系,既普及了民俗知识理论,又沟通了中外学术信息,娓娓道来,通俗易懂,使传统的民俗学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切近民众的思想和情趣,是该书的一大特色。

  关于民俗和民俗学概念的界定,向来存在着争议,其定义不下几十种,莫衷一是。现在将它界定为“说话的文化”一下变得具体和而亲切。这是作者对民俗文化的本质和理论思考的结果。不错,民俗是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如果将“行为”的肢体动作理解为语言(副语言)的话,用“说话文化”来界定民俗不失为理论上的创新。这种界定也可能使民俗学更切近民俗的本质,体现说话文化传承的特点。另外,民俗学从研究的范围来讲,有历史文献的领域和现实生活的领域之分。以往的民俗学研究太多书斋气。中国是一个文献大国,文献记录了民俗文化(或说话文化)的源流史料,为研究提供了方便,但那是文献民俗学研究的范畴。现代民俗学如果只是做书斋式的学问,不免有变得生硬和僵死的危险。但如果将民俗的研究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会使民俗学变得既新鲜活泼,又具有生命力。这就是民俗学的“现在性”。“俗随时变”是民俗发展的规律,在世界进入信息社会之后,民俗文化已经突破国界,外来文化和中国民俗文化发生碰撞,产生相互的交流和影响,这已是不言的事实。西方文化是随着市场经济步入中国社会的,它的直接效果是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居住、服饰、饮食、人生仪礼、岁时节日和信仰等等。忽视民俗的这种变化,不去对它进行关注和研究,将是不可思议的。《说话的文化》站在中国民俗文化变化的前沿,面对扑面而来的新时尚和新变化,与历史和现实对话,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全书在处理文献与现实,国内与国外民俗文化的关系上尤有独到之处,它打破了“一国民俗学”的界限,使理论命题关照了历史与现实的方方面面,将说话文化的艺术表演、经济生活、社会基础、节日内涵借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引导人们走近民俗学,认识身边的生活及其含义。民俗学不是束之高阁的学问,而是切近生活的知识系统,如果讲民俗学的方法论,《说话的文化》同样给我们以很多的启示。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说话的文化》作为中华书局“文史知识文库”丛书出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华书局从它的出版物到杂志一向是重视大文化、雅文化的,就以该社的品牌杂志《文史知识》而言,它的话题的丰富、文风的严谨亲切,对历史文化的发微阐释,一向为读者所称道。几年前我们又发现杂志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开辟了“走近民俗学”栏目,对一向被轻视的民俗文化产生兴趣,增加了带有国际性、交叉性和前沿信息性的新栏目,以崭新的视角介绍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反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一种尝试,现在看来它是成功的,因为〈〈说话文化〉〉的出版,表明中华书局在发掘中国文化的另一面——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及其理论方面又走出坚实的一步。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杨亮才]民间文学之子贾芝
下一条: ·[刘锡诚]作为民间文艺学家的何其芳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