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陶立璠]中国的面具文化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22602
 

一、中国巫文化的分布

  巫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世界各地,无论文明高度发展的国家和民族,还是比较落后的氏族和部落社会,这种文化现象随处可见。巫文化又是一切现代文明的源头。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无不和巫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老的天文、历算、医疗、文字、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无不渗透着巫文化的影响。在古代和现代一些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之中,巫文化的传承者巫师,实际上掌握着民间全部文化知识。如此说来,巫师还是人类知识阶层的祖师爷。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文化的分工显得越来越精细,于是巫文化必然地分化和形成各自不同的文明领域。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巫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合各种信仰观念,不断产生嬗变,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和分布。从地域上划分,这一体系主要是北方的萨满文化(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各省及内蒙古、新疆)和南方的傩文化(分布于江苏省南部、皖南、川东、滇东以及浙、赣、湘、黔、桂、粤、闽各省)。

  在中国,萨满文化主要传承在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中。包括中国东北地区的满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西北地区的锡伯族和哈萨克族、维吾尔族、阿尔克孜族、塔塔尔族等。但它们的传承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其中东北地区的萨满信仰一直保持着原始面貌,很少受到其他宗教信仰的影响:蒙古族原笃信萨满,随着西藏喇嘛教传入蒙古地区,民间的萨满信仰,有一部分逐渐和佛教习俗相结合;新疆地区的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原来曾信仰过萨满,后来由于信奉伊斯兰教,原有的萨满信仰遂被伊斯兰教所取代,现在只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民间生活中,留下部分与伊斯兰教习俗相结合的萨满信仰遗迹。由此看来,萨满曾是中国北方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普遍信仰。决定这一信仰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是这些民族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我们知道,居住在这里的大部分民族,以往过着森林狩猎、渔猎、游牧和半农半牧生活;在社会结构上,又大都是氏族、部落式群体。萨满,作为氏族和部落的保护神,自然得到普遍的信奉。

  中国北方萨满文化的传承,以中国东北地区的诸民族最为稳定和具有特色。其中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以及迁徙到新疆地区的锡伯族中,仍能看到萨满传承的原始形态。不过,历史上由于受社会政治、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萨满信仰有时也存在不能完好保存的现象,甚至自生自灭。其中保存比较完整,有历史文献档案可稽的,是满族的萨满信仰习俗。这是因为有清一代,特别是清代乾隆时期,皇帝曾颁布诏书,命令有关部门搜集整理历代传承于民间的萨满神辞和祭祀仪式,经皇帝亲自审定,汇集成《钦定满洲祭天祭神典礼》,这样就将民间松散的萨满祭祀仪式礼仪化和系统化,变为清代宫廷的满族祭祀,延续了260多年,直到清代灭亡。北京紫禁城故宫内的坤宁宫,在清代便是专门祭神祭天的神圣之所。

  其次,是南方的傩文化。它不仅是巫文化的一种,而且以戏剧的形式传承于中国南方广大的地区。傩戏,是一种戴面具的戏剧表演。但它的原始状态不是这样的。傩戏实则是傩文化历史演变的结果。最初的民间傩仪,是一种“驱鬼逐疫”的巫术行为。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这种“驱鬼逐疫”的巫术活动,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举行。当时的傩分为两种:宫廷举行的傩仪称为“国傩”,民间举行的傩仪叫“乡人傩”。傩仪的形式非常简单,由一位叫做方相氏的巫师,戴着面具,率领其他戴面的,被称为“十二兽”或“十二神”的人物,在宫廷的各个角落驱鬼逐疫。这种仪式到了汉代以后,达到鼎盛时期,形成宫廷内定期举行的一套完整礼仪,一直延续到宋代。宋代以后,古老的傩仪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傩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祭祀仪式,古老傩仪中起主要作用的巫师方相氏,渐渐被面具代表的神灵和世俗人物所代替。傩仪逐渐由祭祀活动转化为简单的戏剧表演,这就是大家所说的面具戏(傩戏)。南宋偏安于浙江临安(今杭州市),这使中国傩文化的中心也随政治中心的南移而南迁。在南宋长达150多年的历史中,原来产生和形成于中原地区的傩文化,和南方的民间巫术习俗有了充分的结合机会。另一方面,在这15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北方处于辽、西夏和金的统治之下。从文化背景上看,这一地区当时被信仰萨满文化的民族所管辖。等到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少数民族政权元王朝,北方原有的傩文化,便从宫廷到民间消失殆尽。与此相反,在南方地区,从东南沿海到西南边陲,傩文化却得到稳固地传承。这就是我们今天仍能在长江以南地区的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和云南农村地区,仍能看到众多傩文化现象的根本原因。

  除以上巫文化的两大体系之外,在中国,由于受本土宗教——道教的影响,民间还存在着各种杂巫信仰,如汉族的巫婆、神汉、巫医、打卦、算命、看相、风水等。傩文化难免不受到它们的染指。但从中国巫文化的两大主流来讲,萨满文化主要受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而傩文化主要受道教的影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何彬]试论国际市场开发与民俗学的新课题
下一条: ·[刘锡诚]钟馗论
   相关链接
·中韩传统面具文化交流活动在川举行·对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的系统呈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