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陶立璠]爱知县半山市龟崎町‘潮干祭’与山车雕刻中的中国题材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6 | 点击数:17387
 

笔者在考察现场

日本爱知县知多半岛龟崎町潮干祭

山车雕刻——风神 雷神

  1996年10月至1997年9月,我应名古屋大学的邀请,以大学院国际开发研究科客座研究员的身份,与樱井龙彦副教授一起,从事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这次的课题是“关于宗教仪礼与民间信仰的日中比较研究”。我长期从事民俗学的教学和研究,对中国民间的宗教仪礼比较熟悉,对日本的民间宗教则比较陌生,克服这种缺憾的办法只有做实地的民俗考察。日本同中国一样,是一个多神信仰的国家。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入的,神道教则是日本的本土信仰。在日本各地,佛寺与神社无处不在,对佛的信仰和对神道的信仰,主宰着日本人的精神世界。

  记得1989年的春天,我应筑波大学历史人类学系的邀请,第一次访问日本时,开始接触到爱知县奥三河地区的“花祭”仪式。之后,曾数次到东荣町地方做过花祭的考察。在花祭仪式中,我所感兴趣的是面具文化的使用和驱傩仪式,它和中国南方地区的傩祭、傩仪和傩戏,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将中国的面具文化和日本的面具文化从民间宗教信仰的角度加以比较,是十分有趣的课题。遗憾的是我这次来名古屋大学时,将以往的考察资料留在北京,所以有关花祭与中国民间傩祭的研究,只有等待来日进行了。

  日本的自然景色是迷人的,过了红叶似火的秋冬季节,转眼已是樱花盛开。阳春三月,春日载阳,此时的日本各地,到处流露着春的气息,各种祭祀活动显得格外频繁。这和中国的情况有点相似。在中国广大农村,时至今日还保留着“春祈秋报”习俗,即一年的春天来临时,要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天获得丰收后,要举行同样的祭祀仪式,报答神灵。这是农业社会共同的特点。今天的日本已经进入工业和商业社会,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但现代化也经常唤起人们的回归意识,他们经常“向后看”,发现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加以认真地保护。传统与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使日本社会充满了历史感与时代特色。

  正月刚过,家家户户的门松还泛着新绿,各地举行“まつり”(日语将节日庆祝活动叫做“まつり”,相当于中国的庙会)的消息,通过新闻媒体和民间的口头信息,不断传来。在爱知县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年一度的“山车祭”。我所在的名古屋地区,人们在闲谈中,对山车文化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一谈起山车及其仪式的豪华壮观,总是流露出一种骄傲和自豪。名古屋金山驿的名铁观光中心,常年展示着山车和山车人形(偶人),其装饰的豪华精美,令人惊叹。为这种情绪所感染,我对山车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3月下旬开始,知多半岛的山车祭次第展开。在樱井龙彦先生安排下,我们多次前往半田市的龟崎町做考察,寻求山车文化的奥秘。日本的山车既是祭祀仪式中的道具,也是一种精制的艺术品,它的雕刻和刺绣,堪称一绝,只有仔细玩味,方能领悟它的妙处。在龟崎町考察时,我多次拜访了该町朝仓堂雕刻艺术研究所的雕刻家间濑恒祥先生,他热情地带领我们踏访龟崎山车遗迹,讲述半田山车的历史演变和雕刻艺术,加深我们对日本山车文化的认识,获益匪浅。我的这篇文章,主要想探讨日本山车雕刻中的中国题材,并就中日民俗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做一些尝试性的比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叶涛]论碧霞元君信仰的起源
下一条: ·[陶立璠]中国民间剪纸中的动物信仰
   相关链接
·[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
·[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
·[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菅丰]民俗学的悲剧: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的vernacular研究
·[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刘守华]比较故事学的中日之旅
·[程梦稷]朝向“一国民俗学”:柳田国男的传说研究·[刘守峰]柳田国男的海上心路
·[何彬 马文]日本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学科构建及其反思·[唐植君]日本蛇郎故事从神话到民间的传承与演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