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访谈]现代人过中秋,孩子可以背背诗
  作者:毛一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1 | 点击数:4987
 

 

  广州文化公园本月12日至21日将举行中秋灯会。早在南宋时,有于中秋节赏灯的习俗。据《武林旧事》说,中秋节时,浙江放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漂浮水面,宛若群星降落,引众人驻足观望,成为当时的一大胜景。
                                                     符超军 摄

 

  ■ 中秋文化聊天室

     嘉宾:

  叶春生(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教授)

  李惠芳(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教授) 

  高丙中(民俗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1.中秋节源于宫廷还是民间?

  记者:中秋节最核心的文化符码是什么?

  李惠芳:从中秋的名称上看,农历七、八、九月为秋季,八月为仲秋,而八月十五为仲秋之半,从天象上看,雾小、天高云淡,所以又称月节、秋节。中秋节起源于秋祀,由于秋季是瓜果成熟的季节,所谓春祈秋报,为了回报土地才有了这样的节日。自汉代以来,在嫦娥奔月等传说的推动下,人们对月亮的向往越发深切,在唐代赏月、拜月、玩月成为一种风气,中秋节才得以定型。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面唯一一个到了唐代才定型的节日。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祈家人团圆、生活美满,应该是中秋节最主要的文化符码。

  叶春生:古人看见月亮圆,就自然想到家族团聚。这个节日还是起源于民间,老百姓口耳相传然后到了宫廷,然后在文人的古诗、古词中都有所反映。

  高丙中:我不这样认为。从文献的角度看,中秋节最早的文献之一《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因此,早在先秦时代,帝王天子就通过春祭日、秋礼月的方式为天下祈福,唐代文献里提到,皇帝祭天、皇后祭月,宫廷里举行宴饮活动,文人墨客以月为题,作诗词唱和,但是当时一般人并不拜月。直到宋代,史籍里有了对民间过中秋的记载,如《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里,都有了百姓拜月的记载。

  2.月饼是否由朱元璋兴起?

  记者:对于今天人们常吃的月饼,有一种说法称,月饼起源于明洪武初年,当时的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这是否可信?

  高丙中:这是传说,不足为信。每个时令都会有特定的食品,文献里对月饼有明确记载的始于明代。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开始有对月饼的明确记载,“八月馈月饼”条目下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关于月饼,南方月饼精致、讲究,和南方物产丰富有关,北方月饼比较朴素。原来月饼是可以自己在家里做的食品,各家有各家的做法,百姓之间互相馈赠。现在受到商业影响,品牌之间互相模仿,月饼也渐渐趋于雷同,变得单一化了。

  李惠芳:关于月饼的起源,并没有固定的说法,“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等说法不足为据,而且很伤害民族感情,判断传说可信与否要看它是否符合人们的心理寄托,所有传统节日都是人们心中的良好祈愿。

  3.中秋节是否与爱情有关?

  记者:不少人认为中秋节与爱情有关,一些地方,年轻人祈求月老撮合。

  叶春生:中秋节主要是团圆,但一些地方也保留了爱情的元素,比如中秋看灯会也是男女定情的节日,以前男女授受不亲,但是在中秋节的灯会上男女会有见面的机会,可以私下里定情,关于这个传统在很多宋元话本里都写到过。

  李惠芳:从根本上讲,中秋节与爱情和浪漫无关。嫦娥奔月是爱情悲剧,唐明皇和杨贵妃也同样如此。从学界的角度看,把中秋节和爱情、浪漫扯在一起是牵强附会的。如果非要找一个传统节日定为中国情人节,我认为元宵节更合适。元宵节才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元宵节的习俗更丰富,关于灯会的爱情故事也更多,从季节和人体的关系看,元宵节在春季,那才是万物复苏、萌动、发情的时机。

  4.南北中秋习俗有何差别?

  记者:南北各地的中秋习俗有怎样的差别?

  李惠芳:江浙一带的中秋习俗保存得比较完整,最有名的是望月观潮,八月十五月亮出来是钱塘江大潮最壮观的时刻,从前江浙妇女要身着盛装走月亮,因为月亮是女性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湖北、四川一带的习俗是偷瓜送子,对于结婚后不育的妇女,她们的亲戚会在中秋之夜跑到别人家瓜田架下偷摘南瓜或冬瓜(南谐音男,瓜中籽谐音子,冬瓜象征壮实的小孩),这些人在瓜上画出小孩的眉眼、披上衣服,偷偷放进不育妇女的被窝,第二天,不育人家发现之后就会非常高兴,被偷的人家因为做了善事也会很高兴。

  叶春生:广东人过中秋的习俗最为多样。单说广州月饼,说得出名字都就有70多种、皮薄馅厚,北京的月饼皮比较厚,江浙吃酥皮月饼,冰皮月饼是从越南传过来的。过中秋节广东人的食谱特别讲究,吃芋头是“夷人头”的谐音,广东人还要吃炒田螺,田螺里面有很多籽,象征多子多福。小孩会拿着柚子皮做的灯唱着儿歌到处游。解放前还有一个风俗是“竖中秋”,把一个高高的竿子插在房顶,房顶上放些农作物,还有烧塔庆等庆祝丰收的习俗。“八月十五竖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楼上吹箫管,有人地下皱眉头。”

  另外,香港也非常重视中秋,过了八月十五之后,香港人还觉得不过瘾,会在八月十六接着过,名曰“追月”。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中有记载:“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日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这个风俗独独在香港保存下来。

  5.现代人应如何过中秋?

  记者:现代人应当如何过中秋?

  高丙中:中秋节这天主要是和家人沟通感情,节日到了自然在一起,城市阴霾太重,可能不利于赏月,也赏不到桂花,也许在乡村的环境里更能体会古韵。同时读读书,让孩子背背与中秋有关的诗词,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

  叶春生:现在中秋节,一个多月之前“月饼大战”就开始了,古代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可见全社会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升温了,国家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我觉得一些旧的习俗应该与时俱进,比如祭月这些形式没有了也可以,只要节日的内涵得以保留,形式可以更丰富些,现代人过中秋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天旅游登山,这在以前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李惠芳:赏月、拜月、吃月饼,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是中国人传统的表达方式。现在礼数淡化了,但是秋高气爽,家人团聚,一起出游也是一种现代方式的延伸。现在开始重视传统节日,中秋节也就变得讲究了,这能让国人找到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2008年09月11日

上一条: ·[专稿]莫让中秋节变成月饼节
下一条: ·中秋节咋就变成“中秋劫”
   相关链接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石寿贵 石维刚]浅谈苗族的赶秋节文化·月饼模子
·[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萧放]中秋节的时代价值
·[黄永林 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秦宗财 房凯]浙皖地区中秋舞香龙节俗的历史与现状
·[雷伟平]空间的体验消费:“中秋节”节日经济价值的实现研究·[张多]他乡的中秋:全球化时代的中秋与个体
·[巫其祥]兔与中国民俗文化 ·面对当空皓月,远在他乡你会否怦然心动?
·两岸专家论道 全方位解读中秋文化·台湾学者赞赏大陆列中秋为法定假日:有助传承
·黄涛:《中秋》(三联“节日中国”丛书)·花垣县第21届苗族赶秋节暨苗绣展示会9月20-21日举行
·[黄涛 王心愿]中秋月饼考·[麻美垠]国家在场的湘西苗族赶秋节
·传统节日文化回归本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刘魁立:古往今来话中秋[视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