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匿名信耽搁了石婆石爷
  作者:记者 金石 文/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7-28 | 点击数:5916
 


   
  石婆庙里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碑

 

石爷像

 

石婆像 

 

  “石婆石爷”意外落榜

  眼看“七夕”就要到了,记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吃惊地发现,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郎织女传说”一项中,竟然没有广受社会关注的长安“石婆石爷”。

  记者不敢相信,怀疑网络出了问题。

  今年1月下旬,长安区斗门街道“石婆石爷”与山西省和顺县松烟镇“牛郎峪”、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牛郎官庄村“牛郎庙”同时列入文化部公示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单”“牛郎织女传说”项目之中。

  当时陕西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专家组负责人傅功振信心十足地告诉人们,陕西师范大学师生从2006年春节前就进驻斗门有关村进行调查,不仅过庙会时陪着当地群众守夜,而且到周围的各县调查,一直调查到2007年暑假,因此长安石婆、石爷传说的申遗资料扎实,石婆、石爷传说历史在申报的三家中也最为悠久,而且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刻艺术品之一的汉代石刻石婆、石爷像。它是全国仅有的汉代牛郎、织女石刻,这是别人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长安石婆、石爷传说申遗十拿九稳会成功。山东的专家来看了长安申遗资料,称赞资料完整,吸取长安的经验,回去补充了他们的资料。

  在记者的印象中,长安“石婆石爷”已经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但眼前的情况是,在“牛郎织女传说”项目中,只剩下山西、山东两家。

  记者急忙向有关方面询问,得到的回答是,网络没有问题,长安“石婆石爷”的确落榜了。 

  一封惊动文化部的“匿名信”

  石婆庙位于斗门街道南沣村之南。当记者向南沣村支书罗荣信询问情况时,他非常激动地告诉记者,这次意外落榜,是因为一封将长安“石婆石爷”比作“周老虎”的匿名信。

  “陕西的牛郎织女传说像发现华南虎一样被炒做”。这封信起笔就将长安区斗门镇石婆、石爷和“周老虎”联系起来。该信否定长安“石婆石爷”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知道斗门有牛郎织女传说的群众很少,“去了那个长安的斗门地区很少有人知道牛郎织女故事在这里演绎”;

  2.是“陕西领导想把它列入非遗项目”;

  3.“石婆石爷”不是牛郎织女传说,“说是牛郎织女,但庙里却是天仙配董永的壁画,真是牛头不对马嘴”,“这里官员都在围着石头牵强附会地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所说的故事在天涯海角都可以听得到。当地人把石像叫石婆,庙也叫石婆庙,到石婆庙烧香的客人根本不知道那里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也讲不了牛郎织女故事”;

  4.“在陕西公布的申遗名单中根本就没有牛郎织女传说,怎么到北京就有了,看来有猫腻了”。

  该信在最后一段再次提到“周老虎”:“以前陕西有华南虎现在没有发现,就不敢断定还有,说有要让专家认定,陕西的牛郎织女传说也是一样的。希望更多的领导和网民,专家深入研究。希望国家级别的遗产不要凑合,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别让后人笑我们对历史文化的评定”。该信末尾还声明“待续”。

  此信惊动了文化部,很快传到陕西、西安。在那段特殊时期,长安石婆、石爷申遗就这样搁置下来,造成事实上的落榜。       

  村民:我们可以把石婆、石爷搬到北京

  6月上旬,当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在西安有关方面引起强烈反应,特别是在长安区斗门。斗门街道南沣村干部从街道办、区、市文化部门,一直找到省文化厅,而且给文化部领导打电话,表示对这封匿名信的不满,要求增补长安“石婆石爷”。

  21日,记者前往丰京遗址南的斗门石婆庙。当天阴雨不断,像是为这件事伤心落泪,使通往石婆庙的两条正在修建的公路上泥水横流。

  斗门街道常家庄68岁的村民李平告诉记者,那封匿名信纯属陷害。石婆庙是南沣、白家庄、常家庄等3村8社群众的庙,我从小就记得每年到正月十七日,群众都给石婆庙送灯。“文革”期间,因为“破四旧”,封了石婆庙门,石婆像才没有遭到破坏,但石爷像面部受损。“文革”结束,群众又开始烧香祈福,为了阻止这种“迷信”活动,石婆像被有关部门拉到了西安碑林。村民追到碑林祭拜石婆,有关方面又将石婆悄悄移到了户县。1986年,斗门群众得知消息后,赶到了户县索要,还在当地呆了两天两夜,最后要回石婆。1956年,存放在石婆庙的石婆石刻和存放在斗门街道北街文庙里的石爷石刻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以“牛郎、织女石刻”之名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封匿名信等于将省政府的决定都否定了。

  为了证明“石婆石爷”就是牛郎织女传说,白家庄81岁的老人刘兴文告诉记者一系列当地传说,牛郎、织女本来都是天上的神仙,由于两人相爱,王母娘娘发现后干涉,金牛星批评王母娘娘多事,王母娘娘便将牛郎和金牛星贬到人间,牛郎成了孙家的老二孙守义;金牛星成了孙家的老牛。一天,正耕地时,老牛对牛郎说,今天你嫂子给你做饭,你不要吃,里面有毒。牛郎听了老牛的话,将饭倒在地上,狗吃了,当场毙命。嫂子见阴谋败露,便分家,将老牛、薄地给了牛郎。一天老牛说仙女要下凡,让牛郎偷织女的衣服,这样就有了老牛做媒、牛郎与织女结婚的喜事及后来被王母娘娘分隔银河两边的故事。刘兴文还特别解释,石婆、石爷汉武帝时作为固定船舶的码头石桩,所处的位置正好是昆明池港湾处的两边。

  南沣村64岁村民罗海浪说,石婆、石爷是实物,又不是华南虎照片,我们可以把石刻搬到北京,让专家鉴定。希望申遗成功,不光是领导的心愿,我们群众也企盼申遗成功。

  南沣村支书罗荣信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石婆庙每年都要在农历正月十六和七月初七举办两次大型的庙会活动。因为敬奉石婆、石爷,我们村群众家庭团圆,邻里和睦,民风淳朴。

  记者在全国著名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陕西农业地图册》“长安县”一页中看到,斗门处标注有“牛郎石刻像”文物。这起码说明一点,石爷石雕早就被视作牛郎石雕,绝不是为了申遗才把石爷临时从“董永”变脸为“牛郎”。

  专家:匿名信“纯属造谣之词”

  我省著名民俗专家、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专家组负责人傅功振告诉记者,该匿名信无根无据,漏洞百出。

  首先,石婆、石爷和织女、牛郎的一一对应关系,有它们的历史渊源和文献资料记载,并非某一群体围绕两个三米见方的大石头胡编乱造。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意欲讨伐西南诸国,于元狩3年,即公元前134年,下令在长安西南,即现在的斗门街道沣河东,开凿昆明池,以练水军,并在池的两侧,立牛郎、织女石像。在长安区斗门镇不仅确有承载牛郎织女故事的牛郎织女石刻像,并有他们结婚使用的石床、石枕等,并非像匿名信写的那样“所说的故事在天涯海角都可以听得到”。

  其次,长安“石婆石爷”是以“长安斗门石婆庙七夕传说”之名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以此名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于文化部为了统一,根据其内容,列入“牛郎织女传说”项目里,十分正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再次,唐代起,斗门建起了石婆庙、石爷庙,石婆庙至今香火很盛,不仅吸引周边户县、周至、蓝田、临潼、阎良等地的民众前来祭祀,还影响到咸阳、铜川、渭南、宝鸡等关中地区,并辐射至陕南地区。但任何一个地方的民俗活动,不可能所有人都知道其中的历史、传说,多数人是说不清的,如果因为有参与活动的人说不清,就否定传说的存在,显然是一种违反客观现实的逻辑。

  最后,领导重视申遗,说明领导保护文化遗产觉悟高,怎么能反以此作为否定长安斗门申遗的理由?

  文化厅发函申请增补

  长安“石婆石爷”落榜,引起省文化厅高度重视,于7月1日致函文化部。

  文化厅认为,该项申遗工作过程是慎重和有序的。自2005年以来,长安区政府就主持召开过3次专题研讨会,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民俗学会、西安市社科院等相关研究机构主办了研讨会,西安市发改委、西安市社科院也分别将长安斗门牛郎织女传说作为年度重点研究课题,委托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进行了研究。这项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充分保证了申遗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牛郎织女传说,在当地有着广泛性和继承性。长安区斗门的牛郎织女传说与人们普遍熟悉的版本相比,确实有它独特的地方,和董永传说毫无联系:从故事情节上来看,有其嫂在饼中下毒、牛郎为织女晾衣等的记述;从人物来看,有牛郎的具象,名叫孙守义,其哥叫孙守仁,而“仁义”二字正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所在,这一点有力地佐证了牛郎织女故事传说发源于长安斗门之说;从故事讲述和流传的程度来看,长安斗门牛郎织女传说比较完整,其故事从牛郎织女正月十六日的结婚一直到七月初七相会,传说的内容更贴近日常生活;从故事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来看,它巧妙地和当地独有的历史实物遗存联系起来,很容易触景生情,使传说更为生动多彩。

  为了长安“石婆石爷”申遗,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2005年起,在长安区,先后有70多名区人大代表呼吁打造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品牌;从区政府、街道办到村民,分别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周边环境。

  该函最后建议,文化部尽快派有关领导和专家来陕,全面调查核实反映信中的问题,如果核实反映信中问题不成立或属诬告,希望将该项目增补进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抛弃农耕文化中的糟粕”

  当初,是民俗专家傅功振带领陕师大师生整理长安石婆、石爷资料,截至目前,他们还在研究,已经整理材料总计20万字,整理诗词文25万字。这次申遗的失败,让他十分痛心。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他。

  记者:目前无论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还是国家级、省级文化遗产,都会引起各方重视,申遗有什么好处?

  傅功振:一是推动世界各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二是提高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三是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落实;四是有利文化遗产转化为软实力,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提升综合国力、竞争力;五,可以得到国际或上级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和财力援助。

  记者:陕西人应从“石婆石爷”落选事件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傅功振:这次落榜,虽然让大家难受,但也是件好事。通过这件事,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农耕文化中有优良传统,如牛郎织女传说所体现的家庭和谐、爱情的忠诚、责任感,但同时也有糟粕,如小农意识,不善合作。因此要继承优良传统,抛弃糟粕,特别是要让我们陕西人的个性起到积极作用,保证我们事业顺利、成功,减少损失、浪费。只有自上而下齐心合力,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我们才能更上一层楼。
 

  文章来源:西安日报 2008年07月2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非遗保护政府不能越位
下一条: ·[陶立璠]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华夏文明
   相关链接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全国第四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召开
·[叶涛]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与流布·[刘水]国家级非遗项目“牛郎织女传说”保护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汪保忠]河南伏牛山牛郎织女传说圈研究·[柳倩月]《纬书集成》中所见牵牛、织女星的神话要素分析
·[郭俊红]地方文化视域中的牛郎织女传说研究述评·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高有鹏]从大地到天空——牛郎织女传说的文化主题·[郭俊红]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陈泳超:在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沂源举行
·图解: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李玲 张寿玉]非遗背景下民间传说的保护与传承·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换届会议在山东省沂源县召开
·[侯仰军]文化选择下的牛郎织女传说·国家级非遗名录应保持适度规模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白皮书显示:少数民族文化权益受保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