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俗影像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影像

电视纪录片《多彩中华》的摄制与思考
  作者:向林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8-30 | 点击数:4959
 

 
 
少数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拍摄现场 向林锋 摄 

  2007年4月起,笔者参加了大型电视纪录片《多彩中华》的拍摄。《多彩中华》涉及的民族之多,经历地域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这部纪录片是由纪录片创作者为主,各民族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拍摄的。与以往民族志影片不同的是,它不是要告诉观众某种人类学原理,而是通过对各民族生活、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记录,用一种广大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笔者通过参与这次拍摄,对于如何拍摄制作反映民族文化的电视纪录片,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第一、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当中,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丰富多彩的,如何在浩瀚的民族文化中选择出有代表性的内容来反映该民族的文化,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事先必须整理出各民族的拍摄提纲,其中要涉及到该民族的生产生活、婚姻家庭、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内容。根据拍摄经验,我们在进入到拍摄地后,首先是与当地民委系统的干部、本民族学者进行座谈,了解当地该民族的现实情况,对前期准备的拍摄内容进行调整,重新整理出拍摄提纲,并在实际过程中发现新的线索。另外,拍摄路线、拍摄时间的选择,也需要进行认真研究。

  第二、拍摄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尊重民族习惯及拍摄对象。在民族地区进行拍摄,首先要尊重当地的民族习惯,尤其是一些宗教上的禁忌。拍摄前就要认真了解该民族的民族习惯,在拍摄时要遵从当地人的安排。比如在拍摄穆斯林做礼拜的镜头时,进入大厅前必须脱鞋,镜头不能正对人群,只能从背后或者侧面拍摄穆斯林礼拜的仪式,并且在拍摄过程中不随便走动。对方如果不愿意被拍摄,也不能勉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多姿多彩的,但是我们不能带有任何猎奇、刁钻的主观想法,而应该首先抱着尊重的态度,用平常心去拍摄,客观记录各民族的真实情况。

  迅速融入当地的生活,进行有效的拍摄。要想在较短时间内完成56个民族的拍摄,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拍摄每一个民族都需要对这个民族有非常详细的了解。了解一个民族的渠道是多样的,除了前期的资料准备,在同当地的干部、专家学者的座谈中了解,我们还可以从当地民族博物馆的展览中比较详细地认识该民族。另外,我们在进入实际拍摄地后,一般分成两组,一组在当地联络人的带领下按照先前的安排去拍摄,另一组则直接走进民众中间,切身感受他们的生活, 通过熟悉他们,来取得第一手调查资料。最终,通过对各种资料的整合,来取舍、选择决定拍摄的内容和主题。

  坚持纪实的真实性原则。拍摄《多彩中华》的目的就是去真实地记录各民族的现状,因此我们坚持的第一原则就是纪实的真实性。首先,不准有任何虚假导演的内容, 不干预事态的发展,而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客观地记录整个过程。其次,在拍摄技术上保持真实性。真实地记录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可以让观众更好地认识这个民族,理解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各种文化习俗。因此,在拍摄时一定要注意影像色调的正常还原。我们聘请了长期从事影视拍摄的专业摄影师进行拍摄,从而在拍摄技术上保证了影片的真实性。保持影片的真实性还有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声音。为此,在本片的拍摄过程中,我们全程运用同期立体声录音,聘请了专业的录音师,尽可能地保证声音的真实性。

  抢救濒临消失的文化。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民族文化遭遇到几千年来最为严峻的考验。一些民族文化的瑰宝,仅仅保留在少数的老人中,老人一走,便带走了这种文化。如何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本片就是希望通过镜头留住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尤其是那些濒临消失的文化。

  纪录的同时,还要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记录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凝聚了耐性、时间和发现。因此在每一个民族的拍摄过程中,我们始终努力去发现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那便是民族之“魂”, 这是由该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环境、长时期积淀的民族文化传统所孕育而成的。探索民族之“魂”,才是我们这部纪录片的价值追求。

  第三、对于拓宽民族博物馆工作方向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博物馆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收藏、展览和研究民族文物的工作上,它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出更多的尝试。在笔者看来,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拓宽思路,开展民族影视的拍摄工作便是其中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索。

  第一、利用影视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博物馆抢救迅速消失的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今后博物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尤其是民族博物馆,具有先天的优势。

  第二、利用影视技术可以解决博物馆陈列手段落后等问题,提高文物的展出率和效果。博物馆可以在采取传统的陈列手段进行展览的同时,通过播放影视资料使观众获得视觉、听觉等多方位信息,从而提高博物馆的展览水平。

  第三、通过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和专家学者的参与,拍摄制作我国各民族的影视片和纪录片,可以弥补现阶段民族博物馆人力、物力、财力不足造成的缺憾。工作成果既可以成为博物馆珍贵的馆藏资料,也可以作为科研、展览之用,同时可以通过制作相关的影视产品,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只有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保证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电视纪录片《多彩中华》的摄制,是一次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巡礼,也是民族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作出的一次尝试。通过在实践中总结,不断进步,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拍摄必将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承担重要角色。

(作者单位:中国民族博物馆)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8年8月29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宁静的退场:《最后的山神》(纪录片)
下一条: ·光晕中的香格里拉:《西藏的诱惑》(纪录片)
   相关链接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李瀚腾]“十七年”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特征研究·纪录片成为非遗传承传播的新平台
·[庄孔韶]我为什么要用影像记录“金翼之家”·[杨红 樊瀚声]“我们的节日”的观赏性和文化性
·非遗纪录片频频成爆款·第二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将于2017年11月9~12日举办
·[王学思]把思考留给每一位观众——观纪录片《老祖的声音》·文化类节目何以赢得口碑
·动画电视剧《英雄江格尔》:民族史诗迈入影像时代的新尝试·《犴达罕》:真实纪录鄂温克族文化的阵痛
·民族题材纪实影像的非遗价值·背影:走向勒斯卡姆的另一个季节
·刘湘晨纪录片展播:鹰与人共生的传奇——纪录片《驯鹰人》·刘湘晨:用镜头呈现新疆文化多元色
·刘湘晨:囿于“风情化”的新疆传达,是不够的·风景这边独好——记著名纪录片导演刘湘晨
·守护传统文化之根 央视再推百集纪录片《手艺》·“云南民族电影”的市场思考(组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