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4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4年会专区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
——以苏州市L村“枞阳人”的服装产业为例
  作者:朱梁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20 | 点击数:373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
——以苏州市L村“枞阳人”的服装产业为例
朱梁灏
(河南大学文学院)
摘  要:对于在L村做服装的枞阳人来说,家乡既意味着“乡愁”,也意味着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本,二者共同影响了“同乡同业”的生成。枞阳人在家乡民俗的日常实践与身体经验的沟通交流上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感,这种地方感又不断再生产着“同乡同业”需要的信任、人情等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同乡”对“同业”显示出限度,这主要体现在产业升级能力不足与人情伦理繁重上。未来,家乡是解体还是新生,取决于其能否能为村民的现代生活提供有效的资源。
关键词:同乡同业;家乡民俗学;日常民俗;身体经验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下一条: ·[朱婉尚婕 胡燕]吉祥文化视域下男欢女喜的变迁探析
   相关链接
·[高鹏程]民间工匠群体中的“同乡同业”现象·[沈莉]展望:乡愁和家乡民俗学的新发展
·[安德明]作为范畴、视角与立场的家乡民俗学·[周星]生活革命、乡愁与中国民俗学
·文远荣:把苗族文化收集与整理工作进行到底·“美丽乡村”遭遇文化凋敝难题
·七旬老人50年采录万首民歌·[吴重庆]“界外”:中国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
·陕西10村民耗时4年编“村志”:7万字 含民俗人物·运河民谣——一个农民的文化苦旅 [视频连播]
·聊城老农收集民谣成痴 33年为“事业”坑苦一家老小·[安德明 廖明君]走向自觉的家乡民俗学
·[吕微]家乡民俗学——民俗学的纯粹发生形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