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
岳瑾
(咸阳师范学院设计学院)
摘 要:关中属黄河流域文化圈核心区域,它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及缩影,以关中地区为核心的民间泥塑研究有重要意义。在文化记忆传承方面秦文化表现为一脉相承的周秦汉唐文化,以黄帝为代表的中华人文始祖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我国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力度的形势下,民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青黄不接、部分记忆断层等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对于文化记忆的整理、传承、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本研究成果分三部分进行展示:第一部分,凤翔泥塑艺术及当代创新性发展研究。具体内容在第一第二章。在凤翔泥塑纹饰寓意、纹饰构成分析、设计转译、凤翔泥塑传承脉络分析等非遗重点问题上,为凤翔泥塑的传承发展建言献策。梳理了凤翔泥塑传承脉络的历史和现状,认为要使这项具有鲜明地域民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健康繁荣发展,必须尽快解决传承人的传承问题,保持作品原本寓意当中的原真性内涵,处理好生产性保护中的艺术化问题。第二部分,陕西关中民间艺术的时代价值与文创开发、陕西咸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及思路,具体在第三第四章,在详细调研基础上总结关中民间艺术的共性特征,在当代的时代价值及重要意义,对关中地区民间艺术文创提出新要求,期待在传承保护民间艺术的同时获得文创艺术的繁荣发展。第三部分,五陵原黑陶的文化记忆与传承发展、鱼化寨娃娃哨的文化记忆与传承发展。具体在第五第六章,这些民间技艺传承着我们的儿时的美好回忆及浓浓的乡愁,如何让这些重要的省级非遗项目良性发展,通过一代代传承人的努力,秉承本真性要求基础上实现活态传承,创新发展基础上活化非遗,是我们项目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文化记忆;本真性内涵;传承;IP设计;时代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