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以平民教育运动《农民》报刊为例
王祖悦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摘 要:清末民初,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如何建立一个现代化国家的艰巨任务,其中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在中国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现代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反对传统,而决然地反传统意味着与历史的割裂,民间文学的意义正在于破解这一矛盾。学者们对“民”的范畴加以重新界定,以此对社会进行分层。在上述背景下,知识界出现了反对和批判上层文化、学习和引导下层文化的两种倾向,对民间的引导分别从民族独立与民主参与两方面进行,其具体的举措有白话文运动、歌谣运动和平民教育运动。《农民》报刊作为平民教育读物,其中的农谚、歌谣、谜语、鼓词等民间文学作品承担了唤醒民众文化自豪感和改良旧风俗的双重职责。由社会变革所引发的对“民”的讨论也影响了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学科发展走向。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进程;民间文学;《农民》报刊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