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4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4年会专区

[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
  作者:王兴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19 | 点击数:253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
王兴尧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中国自 2004 年获准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在二十年的时间中不断遵循《公约》旨向,将非遗保护实践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学术层面的非遗研究和社会层面的非遗自觉的实践框架,为人类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探索出了中国方案。在学术层面上,中国学者对非遗在社区的关注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对非遗语境中“社区”内涵的探讨、对非遗社区保护所涉关系的梳理、对非遗社区保护中伦理原则的阐释、对非遗社区保护的功能意义的论证以及中国经验的总结。在理论的同步观照下,中国将非遗社区保护嵌入国家发展中,激活了社区对于繁荣公共文化事业、促进现代社会进步的正向意义,使之被锻造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工具。中国非遗社区保护的方案可以分为:礼俗互动视角下的家国自洽模式、神话主义视角下的趣缘结群模式、非遗叙事视角下的景观生产模式、实践民俗学视角下的生活融入模式、民俗谱系视角下的社区整合模式、虚拟社区视角下的数字体验模式。
关键词:非遗保护;社区保护;非遗社区;学术史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新艳]从“古胶州八景”之一到“负碳海岛”:灵山岛的再生与发展
下一条: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将青年的声音带到非遗保护最前沿·“数字环境中的非遗保护:互联网失序治理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王璐]“遗产化”的意义延展:民族曲艺艺人关系重构与非遗创新
·[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彭清兰 陈明 谢康达]疍民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解读及其非遗保护
·[陆慧玲]国际文化政策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叙事·[刘朋鑫]近代上海城市宣卷人考论
·[林旻雯]民间信仰与非遗保护实践·[黄清喜 李欣芸]客家非遗与传统村落保护、振兴研究
·[葛颖娅]非遗表演中的身体展演研究·[杜韵红]从理念到路径:博物馆展演的非遗保护实践
·[陈钰文]非遗保护与传承视域下民间文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陈奕青]论“社区”在非遗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及其我国立法检视
·“中国非遗保护20年:成就、挑战与展望”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