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4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4年会专区

[刘朋鑫]近代上海城市宣卷人考论
  作者:刘朋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18 | 点击数:243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近代上海城市宣卷人考论
刘朋鑫
(扬州大学文学院)
摘  要:上海的城市宣卷是近代城市宣卷发展的缩影。近代上海的城市宣卷艺人大致可分为职业宣卷人与客串宣卷人两类。职业宣卷人是指专以宣卷谋生的艺人。在上海城市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受娱乐环境影响,职业宣卷人不断精进着自身技艺。职业宣卷人队伍的不断壮大,标志着上海的城市宣卷已具备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客串宣卷人是指那些不以宣卷为谋生手段,但借宣卷表演实现某种目的之人。客串宣卷人的存在,说明宣卷曾在上海城市社会中产生过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在城市社会中,宣卷人不断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是支撑上海宣卷冲破阻隔、延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但过分依赖市场则是城市宣卷没落的重要原因。今天,在非遗政策的指引下,非遗传承人们既应学习、接受前辈城市宣卷人的这种创新精神,又要警惕前辈城市宣卷人的问题,把握好宣卷革新的度。在保留宣卷艺术优秀成分的基础上,适当地革新宣卷艺术,使之适应当代观众口味,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关键词:宣卷艺人;上海宣卷;城市文化;非遗保护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下一条: ·[刘朴淳]塑造圣神:三一教庆赞仪式研究
   相关链接
·[黄亚欣]宣卷艺人的职业化、半职业化与江南宣卷传承的自生性·[黄亚欣]宣卷艺人班社在仪式活动中的功能阐释
·[尹笑非]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城市文化空间建构·[沃尔夫冈·卡舒巴]都市的认同感——浴火重生的城市文化
·文化遗产:跟得上发展 留得住乡愁·[周航屹]近世相声和娱乐期刊的关系初探(1924-1949)
·[童方云]我们研究“城市文化资本”的实践和思考·[卡舒巴]“他者的”遗产:城市文化、市民社会与城市展望
·[仲富兰]如何面对上海消逝的文化记忆·中国(嘉兴)国际友好城市发展交流会举行
·2012年北京学讲堂系列讲座之二:海外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措施与成功经验 ·[张利民]谈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乡村情结
·冯骥才:城市文化悲剧正向农村转移·[田兆元]年俗认同与城市文化建设
·[萧放]城市节日与城市文化空间的营造·[张敏]从石库门走入上海城市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