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3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3年会专区

[袁瑾]一带一路上的蚕桑丝织文化交互传播机制研究
  作者:袁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10-14 | 点击数:754
 

中国民俗学会2023年年会论文• 

一带一路上的蚕桑丝织文化交互传播机制研究
袁瑾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

摘 要:丝绸是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蚕桑丝织文化体系的标志性符号。丝绸的广泛传播带动了蚕桑丝织文化体系的整体迁移。公元6世纪中叶蚕桑丝织技艺传入欧洲,并逐渐被纳入当地社会文化中。到19世纪初,欧洲蚕学与丝织产业呈现出鲜明的近代化、机器大生产特征。另一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挽救中国蚕桑丝织业的困境,西方蚕学被引入国内,这与当时中国传统的农学形态、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碰撞。同时,这一交互传播的过程也展示了文化传播中单一文化要素与整体文化丛之间的关联,而社会需求则是引起类似交互传播的根本动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 蚕桑丝织;交互传播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
下一条: ·[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
   相关链接
·[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路径与中国方案·[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
·[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宗学良 李琦]甘肃永靖傩舞的黄河文化解读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 暨“一带一路”与河北传统文化研讨会隆重举行·[戚剑玲]文化涵化与地域认同的庙堂表征
·[巴莫曲布嫫]“丝绸之路”作为方法·北师大文学院召开“‘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
·“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日程·2018“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华揭幕
·[张多]从哈尼梯田到伊富高梯田·[马千里]“一带一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策略
·走进“一带一路”非遗传承文化交流论坛举办·朝戈金:从三个故事看文化遗产保护与“民心相通”
·[宋建晓]全球治理视野下妈祖文化的独特价值·[周金琰]民间信仰与“一带一路”
·[赵李娜]地缘战略、学术响应与资源转化·[王治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玛纳斯》史诗翻译传播的话语阐释
·[童方云 时立群]重视餐饮非遗保护传承 服务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官茹瑶]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价值与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