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赓续民俗学先贤传统 开创学科建设新局面
——新文科背景下民俗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作者:许茜 贺少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2-16 | 点击数:10720
 

   2021年12月4日至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主办,北师大中社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承办的“新文科背景下民俗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叶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王立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赵秋雁教授等多位领导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会议围绕新文科背景下民俗学学科建设主题,设线上、线下会场和七个专题讨论,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民俗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民俗研究》《西北民族研究》《民族艺术》《民间文化论坛》《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主编以及北师大民俗学专业师生百余人参会。北师大中社院民俗学科带头人、人类学与民俗学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作会议总结。

  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中社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赵秋雁教授首先代表全院师生欢迎各位民俗学科嘉宾参会,并展望民俗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北师大文学院院长、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王立军教授表示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他指出北师大文学院和民俗学科同出一家,北师大三个优势学科应共同携手、积极探索新文科发展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研究员在致辞中回望了中国民俗学科近70年的发展历程,认为会议同样将在民俗学科建设、民俗学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

  研讨会上,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陈华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高丙中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巴莫曲布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杨利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施爱东教授、北京大学陈连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副编审宋媛女士、《民间文化论坛》执行主编冯莉女士、内蒙古师范大学双金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刘爱华副教授、中山大学刘晓春教授、山东大学张士闪教授等专家学者先后作主题发言,华中师范大学黄永林教授、中山大学刘晓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安德明研究员、复旦大学郑土有教授、《民族艺术》主编许晓明女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暨《民俗研究》主编张士闪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色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鞠熙副教授等分别主持,全国各民俗学科点代表参与讨论。大家围绕“新文科”与民俗学的发展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对民俗学的挑战、新文科背景下的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位制度建设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学报期刊视角下民俗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新文科背景下民俗学本科教育可能性与教学实践等关切民俗学科建设的重要问题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气氛热烈、讨论深入。

  闭幕式上,萧放教授从回顾、反思、展望三个方面对本次会议作了全面总结。他指出,此次会议是2001年中国民俗学科奠基人钟敬文先生倡议召开全国民俗学科建设会议以来的又一次民俗学科建设总结会,正如刘魁立先生所说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20年来,中国民俗学科自身理论建设、队伍建设与科研教学成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学科发展正逢大发展的绝佳时机。他强调,当前学界既要充分认识到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科发展的大好机遇,也要清醒认识到面临的挑战。他呼吁,全国民俗学科点共同携手奋进、推动构建民俗学科共同体,赓续先贤传统、坚守中国学术主体与中国学科本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赢得更大的发展。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民俗学 2021-12-16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 第三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成功举办
下一条: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预备通知
   相关链接
·[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辽宁大学成功举办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会议
·[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肖志鹏]新文科建设赋能民俗学发展的作用与路径的研究
·[康丽]概念张力与学术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学科建设的思考·[陈趣联]非遗难题与高校学科建设
·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青年谈·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杨利慧:让高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科建设和合作交流的重要阵地
·[张多]基于文史传统的交叉学科实践·[施爱东]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共同体意识
·[黄永林 邓清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学科定位·“首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在复旦大学举行
·首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复旦大学开班·“论道稷下:中国民俗学高峰论坛(2021)”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
·高校民俗学、民间文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1)预备通知·聚焦非遗教育,共探非遗学科建设之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