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1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1年会专区

[王薇]非遗保护语境下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评审实践为例
  作者:王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1-07 | 点击数:864
 

中国民俗学会2021年年会论文•

 
非遗保护语境下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评审实践为例
王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摘 要:“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因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其在非遗保护中的具体要求不甚清晰。直到2016年,公约缔约国大会修正《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时新增第六章才使“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得以明晰。结合近年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评审案例,可归纳出非遗保护语境下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两层含义,一是非遗本身的可持续性要求,二是将非遗保护内嵌于联合国发展战略、发挥非遗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这两者同等重要,不可顾此失彼。而且,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吸收了这一概念,要求保护非遗应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由此,在非遗保护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是我国切实履行公约义务的要求,也是我国进一步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可持续发展;非遗名录评审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威]新媒体语境下的口头传统演述
下一条: ·[王渭清]"非遗"保护视野中的宝鸡民间歌谣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加快落实“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即将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全七册出版·[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
·[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
·[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徐鹏飞]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
·[徐金龙 李威威]文化强国背景下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发展·[徐家乐]新疆毛皮画艺术及传承保护研究
·[辛海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王淑慧 周波]疫情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困境与解决路径
·[王娜]关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王丹]融入国民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路径研究
·[唐璐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实践中的概念误用与路径混淆·[沈昕 黄琳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三河羽毛扇的保护与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