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1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1年会专区

[胡正裕 杨海娇]浙南文成“侨家乐”与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关系试析
  作者:胡正裕 杨海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1-06 | 点击数:816
 

中国民俗学会2021年年会论文•

 
浙南文成“侨家乐”与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关系试析
胡正裕 杨海娇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成县第二高级中学)
摘 要:由于环境污染与生活压力,钢筋森林式城市的生活品质已未必稳居高位,有时反不如山山水水之间的精品侨乐家所营造的雅致生活。作为农家乐升级版的侨家乐所带动的民俗旅游非属刻意,但侨家乐通过其基于后现代主义理念的消费行为,重新发现了乡村。侨家乐之生活文化实属雅致休闲的生活取向,它的目标人群以中高端人士为主,通过为他们营造一片心灵绿地,进而将之拓展为更为宽泛的乡村旅游。这种休闲度假方式离“民俗主义”较远,而更为切近体验生活的本质,因此不会有大规模的对民俗文化的破坏作用,而是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激活与强化之正面作用。侨家乐通过提振被遗忘的角落,来激活当地的民俗文化,不失为一个极好的契机。因此通过打造精品侨乐家,进而实现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亦为一个一举多得的良策。侨家乐之产业兴旺通过带动提高民俗文化的自信力,从而为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侨家乐;乡村振兴;民俗文化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胡雅丽 杨立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下一条: ·[黄璜]景颇族神话传统的创造性主体研究
   相关链接
·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
·[张怀群]乡村振兴时期大型民俗实践(活动)主体及动力现状调查·[叶晓华]客风赣韵进课堂,乡情民俗入文章
·[辛海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夏循礼]节气本草饮食民俗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王丹]融入国民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路径研究·[汪德生]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传承和有效利用祠堂文化的思考
·[冉小芳 左红卫 王耀萱 龚光平]乡村振兴视阈下剑河苗族剪纸的传承发展研究·[彭佳琪 王晓涛]非遗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
·[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季中扬]新乡贤与乡村民俗文化治理
·[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白莉 张晓玫 袁浩哲]传统村落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
· 第三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成功举办·[张文艳 张启龙 张统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民俗文化的作用与演变
·[张洁]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的再造·[张怀群]乡村振兴时期民俗现场暨文化变化进行时调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