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本网公告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本网公告

“首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在复旦大学举行
  作者:纪秋悦 赵希 黄亚欣 殷志华   摄影/图:黄亚欣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7-24 | 点击数:52286
 

  7月14日上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郑土有老师作了题为“从‘缘’的角度探讨中国民俗的生成”的讲座。讲座中,郑土有对现有“民俗学概论”中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梳理,指出中国的民俗发生有其自身特点,并从民俗学发生及分类的角度提出“五缘民俗”的概念,继而从“缘”与“俗”的关系、传统之“缘”与网络虚拟之“缘”的双重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度阐释。此外,作为此次研修班的主办者之一,郑土有还对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看法和要求,希望民俗学学者能够充分利用非遗保护机遇,固本强体,从中国实际出发,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

  7月14日下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黄景春作了题为“民族记忆建构的民间文学方式”的讲座。黄景春在讲座中指出,民间文学是一国之民共同享用的口头文学。当代民间文学既以口头表演形式生成,也以书面文本形式生成,且通过口头、书面、影视、网络等多种途径传播,它们是文化记忆的媒介,也是建构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黄景春对“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民族记忆”“文化记忆”等概念进行了阐释,并从当代民间文学的多样性、当代民间文学的非口头性、民间文学延续民族记忆、民间文学的语境与记忆之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黄景春提出,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的展现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民间文学的语境,就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之场;民间文学具有解释性、黏附性等特征,不断繁衍生产,具有创造、完善自身语境或记忆之场的能力;神话、传说、史诗持续发挥其解释-黏附效应,记忆之场不断被造出,不断强化民族文化的记忆之场。

  7月15日上午,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叶涛以“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现状的几个问题”为题做了报告。叶教授指出,民间信仰是生活化的东西,本身就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泛神信仰、情境性的信仰,有着松散性的组织形态和功利化的特征,并从民间信仰的基本概念、近代以来的中国民间信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间信仰、民间信仰的非遗保护、民间信仰与政府管理等几个方面谈了中国民间信仰的现状问题。关于民间信仰研究,叶涛提出中国民间信仰的涵盖面很广,可研究的角度非常多,并激励青年学者不断挖掘,进行长时段的调查,丰富自己的学术积累。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院长赵丙祥教授以“神话作为历史编纂学:葛兰言与中国文明史叙事之思考”为题为学员授课。他指出,葛兰言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学的语言学。通过系统解析不同传世文献中“夹谷之会”的文本差异,并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类比,他认为葛兰言关注的是文本何以如此表述,进而揭示其背后可能的人类学与社会学意义。赵丙祥教授又以葛兰言对诗经中《桃夭》《扬之水》等篇章的分析为例,介绍了葛兰言遵循的文本分析步骤,提炼出文本的程式、主题与社会事实的关系,指出葛兰言将不同文本进行共通性的结构比较,呈现出的是制度性的转换,而这种转换首先是在语言学层次上完成的。

  7月16日下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加华教授以“中国古代农耕图像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的论证与申报为题讲座。王加华指出中国古代各种农耕图像的创作、刊刻与运用,虽不能说完全没有承载、记录、反映农业生产技术的功能与作用,但作为传统时代重农、劝农传统的产物,其创作的原初目的与主要用意却并不在于表现农业生产技术,而是重在表达重农、劝农等方面的理念,深刻体现出传统中国以农为本观念的深远影响,因此,就本质来说,“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的搜集、整理与研究”课题,不是要研究农耕图像,而是研究农耕图像所“映现”的传统时代民众生活、社会运作、国家政治、思想观念等内容,探讨农业生产与中华文明间的有机联系与互动逻辑。针对课题申请书的撰写,王加华建议:首先是学术史的梳理,无论是发表论文还是写申报课题学术史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梳理学术史时要以问题意识为纲,要注重三点:一要述,二要评,三要指出课题不同于以往研究的地方。其次应重视研究的创新之处、研究团队的组建、前期研究成果的归纳和研究思路的总结。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高校民俗学、民间文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即将开班
下一条: ·中国民俗学会2021年年会开幕
   相关链接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专题║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笔谈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第三届泰山文化与泰山文献高级研修班招生启事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辽宁大学成功举办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会议
·[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康丽]概念张力与学术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学科建设的思考
·[陈趣联]非遗难题与高校学科建设·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青年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