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王旭:《民间笑话的民族志研究:以万荣笑话为例》
  作者:王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8-12 | 点击数:6232
 
书名:《民间笑话的民族志研究:以万荣笑话为例》
作者:王旭
 
基本信息: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9-06
ISBN:9787100172455
页数:378
 
 
 

  作者简介:

  王旭,1987年生,文学博士,山西大学文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2018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民间文学与民俗学,关注民间幽默叙事、神话传说及民俗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区域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各一项,在《民族文学研究》《民俗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提要:

  本书以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荣笑话为研究对象,采用民族志的田野研究方法,深入调查研究万荣笑话的历史演变、形态特征、文化内涵和当代传承,使一个个静态的书面笑话文本,走向活态的现场表演,走向人们的生活传统,走向广阔的地方社会,从而使这一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万荣笑话的生命史:笑话圈的形成与变异”,讨论了万荣笑话的历史演变和传承,提出笑话圈的理论观点。第二章“消遣的艺术:万荣笑话的日常生活讲述”,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讨论万荣笑话的活态讲述,以及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功能。第三章“从经验到知识:万荣笑话的文本化”,讨论的是万荣笑话集的生产过程,比较了文字笑话和表演笑话的差异。第四章“万荣笑话剧:舞台展演与文类重建”,聚焦于万荣笑话的舞台表演,分析万荣笑话剧的表演特点。第五章“遗产的生产:万荣笑话的产业开发”,提出万荣笑话作为一种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同时对其进行旅游和创意产品开发,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

  目录:
  
  
     绪论  作为表达资源的民间笑话
  第一节  从“笑话研究”到“笑话学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价值
  第三节  理论与方法
  第四节  相关术语简释
 
  第一章  万荣笑话的生命史:笑话圈的形成与变异
  第一节  笑话传统与笑话圈的形成
  第二节  “谢村Zeng”与笑话圈的兴盛
  第三节  万荣笑话与笑话圈的变异
  小结  讲笑话是一种生活传统
 
  第二章  消遣的艺术:万荣笑话的日常生活讲述
  第一节  笑话讲述的村落语境
  第二节  从日常生活到笑话叙事
  第三节  笑话讲述活动与村落生活秩序
  小结  笑话具有艺术性和生活性双重属性
 
  第三章  从经验到知识:万荣笑话的文本化
  第一节  笑话集:文字文本的生产
  第二节  表演与书面:《立碑为证》的文本对读
  小结  “知识的笑话”与“经验的笑话”
 
  第四章  万荣笑话剧:舞台展演与文类重建
  第一节  综合舞台艺术:万荣笑话剧的文类特征
  第二节  文类重建:以《憨女婿学唱戏》为个案
  小结  动态的文类观
 
  第五章  遗产的生产:万荣笑话的产业开发
  第一节  “中华笑城”:文化生产的一种模式
  第二节  “笑博园”:遗产旅游中的景观化表演
  小结  被建构的地方文化
 
  结论  万荣笑话是地方社会中不断传承的口头艺术和生活传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储卉娟:《说书人与梦工厂:技术、法律与网络文学生产》
下一条: ·陈春声:《信仰与秩序:明清粤东与台湾民间神明崇拜研究》
   相关链接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张芸朵]女性电竞迷的交流实践与文本生产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
·[陶子煜]当局者观·[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李梦]笑话:反故事的叙事形态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
·[李梦]笑话:反故事的叙事形态·[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
·[王杰文]表演的民族志及其伦理困境·[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
·[喀毛措 东主才让]藏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传播解读·[柏仙爱]礼俗互动传统中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
·[孙艳艳]修行中的“身体感”:感官民族志的书写实验·[王心怡]交流实践及其文本再生产:以粉丝群体中的个体履职与秩序建构为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