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亚洲文明对话系列活动——“2019东北亚民间游戏文化论坛”于5月1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旨在通过民间游戏文化的研讨,加强东北亚民间文化学术界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以民间游戏文化为中心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协作研究,推动东北亚地区民间体育、教育、文化等事业的交流和共同发展。
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国际武术联合会技术委员会主任、亚洲武术联合会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北京武术院院长、武术九段、国家级教练吴彬,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池建教授,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副主任、北京国际青年研修学院院长洪桂梅,中国民俗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叶涛研究员,原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大主任、内蒙古蒙元文化研究会会长海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部主任崔乐泉,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刘敏等。参加此次论坛的国内外民俗学、体育学专家学者共计100余名。论坛由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东北亚民族文化研究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广研究中心承办。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殷恒婵教授主持。
周作宇在致辞中介绍了北师大厚重的人文底蕴以及体育与运动学院悠久的发展历史。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促进东北亚各国的相互理解、友谊建立,为亚洲文明对话增加亮点,为建构亚洲文明共同体,共同开创亚洲美好未来做出新贡献。
叶涛代表中国民俗学会以及荣誉会长朝戈金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他指出,随着非遗保护力度的逐渐加大,民间游戏逐渐引起各学科的关注,并形成了跨学科的研究趋势。尤其在亚洲文明对话的大背景下,对东北亚民间游戏进行研讨有特殊意义。他认为此次会议对促进文化交流以及民俗学、体育学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化共同体的构建也有所助力。
大会报告围绕东北亚的民间游戏在各国及区域合作发展的新路径进行交流探讨。韩国仁荷大学金光彦教授,日本国际武道大学林伯原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部主任崔乐泉研究员,高雄树德科技大学王建台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厦门工学院体育系主任郑旭旭教授,北京大学陈连山教授,台南大学体育系暨研究所蔡宗信教授八位专家分别就“东亚民俗游戏之路”“中日民间的武术交流”“略说中国古代游戏”“台湾少数民族(原住民)传统游戏文化”“民间游戏:均等教育思想的行为实践”“乡土社会建设中民俗体育的魅力”“论游戏的精神价值”“台湾地区民间体育游戏在学校的发展史”等话题做报告。八位专家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用不同的研究方式,让人们了解了东北亚地区游戏的发展现状,认识了游戏背后的文化要素和特征,明确了游戏文化的传播路径。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郑土有教授评议大会报告。他强调,民间游戏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是无他替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面对现实,需要对民间游戏与电子竞技的关系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午间的民间游戏图片、图书及技艺交流展示活动在邱季端地下一层网球馆进行。共计展示50余册民间游戏相关书籍,15种民间游戏项目介绍。民间游戏的技艺交流活动邀请到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游戏传承人、学校民间游戏社团成员,他们向专家学者们展示了狮舞、柔力球、空竹、弹弓、蹴球、投壶、花毽、花样跳绳、花棍,共9项民间游戏项目。狮舞腾闪跃扑、雄壮威武,柔力球圆灵轻活、闪展腾挪,抖空竹上下翻飞、声若洪钟,蹴球精巧细致,弹弓、投壶从容安详、讲究礼节,花毽、花棍、花样跳绳灵巧轻盈、灵活多变。游戏项目展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场观众跃跃欲试。在互动环节,纷纷参与体验,亲身感受民间游戏项目的魅力与乐趣。
下午的分论坛分为“民间游戏与日常生活”“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发展”“民间游戏与课程建设”三个会场,主要围绕游戏的发展、传承、传播,以及游戏与艺术、游戏的历史文化等内容进行报告讨论和高端对话,充分展示了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闭幕式由屈国锋教授主持。他指出,民族间、地区间、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所在地区游戏文化、民俗与民族文化的宣扬与传承,更有利于文化、文明间的对话与交流。
郑土有教授在闭幕式上做总结发言。他表示,民间游戏的发展需要多学科综合发展。针对民间游戏的研究方向,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生活化的民间游戏和表演化的民间游戏之间的关系研究需要引起关注和思考;第二,由于不同学者的学科背景不同,综合性的跨界研究在进展中具有一定难度;第三,要对有效的民间游戏保护方式进行深入探讨,民间游戏的改变和创新方式要与现代生活相契合。
文章来源:北师体育微信公众号 【本文责编:孙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