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董晓萍]民间文学理论的“骨架”
  作者:董晓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3-11 | 点击数:8538
 

   钟敬文的《民间文学》讲义,全两册,本文只谈第一册。这是钟先生一九四九年到北京师范大学执教后使用的首批教材,书末附钟先生一九四八年在香港达德学院执教时已写就的教材目录,拟出版,当时已定名为《民间文学概论》,可见钟先生认为这部教材已经成熟。收入《钟敬文全集》的这本讲义,是他一九四九年回国后对已成形的讲义继续加以补充的结果,讲课时间为一九四九年五月至一九五二年六月,讲课地点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课程名称为“民间文艺”和“民间文艺研究”。在此期间,钟先生同时还开设了其他中国文学史类的课程,范围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两个领域,课程名称有“古代小说选讲”“现代诗选”“现代诗”和“专书研究”等。听讲者不限年级,广纳学子。钟先生从中国的下层文学讲到上层文学,又从上层文学讲到下层文学,将民间文学与整个中国文学史共同传授,展现了“五四”大家饱学五车的学问气象。

  一九五二年开始院系调整,此后的将近六年中,钟先生与许多留洋海归的学者一样,担任过校领导的职务,当过普通教师,也遭受过不公平的政治待遇。一九五八年,他恢复讲授这门课程,课名叫“民间文学研究”,一九五九年停课,讲义随之搁浅。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本讲义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后来我国高校民间文学经典《民间文学概论》的底本。

  改革开放后,钟先生重返高校讲坛,所讲的第一门课还是它,定名为“民间文学”。当年经教育部批准,钟先生还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全国高校民间文学专业师资进修班,他使用此讲义,边讲课,边指导进修学员继续将之扩充,终于在一年的时间内,扩编为两本全国高校文科通用教材:一本就是上面提到的《民间文学概论》,它是钟先生原讲义的理论扩充本;一本是《民间文学作品选》,它是原讲义中使用的民间文学作品的扩充本,两本均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一九八○年出版。

  将钟先生的《民间文学》讲义与后来出版的《民间文学概论》相对照,就会看到两者在理论框架和资料系统上的诸多相似。《民间文学概论》的理论框架和资料系统还是老骨架。其实任何一部教材,或者一本学术著作,最难写的不是它的“字”,而是它的这副“骨架”。它是至少要靠十年八年的功夫才能“磨”出来,何况钟先生为它“磨”了半辈子。

  这本《民间文学》讲义,根据钟先生的讲义手稿和手稿内涉及的理论参考教材与作品录入和整理,共分三编。第一编共十二章,这是讲义的核心部分。从结构上说,它又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讲授民间文学研究基本理论,所阐述的主要问题有:研究民间文学的目的、意义、价值和方法,民间文学的定义和性质,民间文学的智力与伦理,民间文学与社会学、美学、文学史、文艺学、语言科学、文化史、文化学和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第二部分介绍民间文学作品的体裁研究观点与方法,共介绍了六种体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和谜语,重点从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角度,讲授分析和使用这些体裁作品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方法意识。第三部分以中国文学史为宏观背景,分析上、中、下三层文学的关系,突出谈两个问题:一是民间文学与上层文学的关系,或者说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或书面文学的关系;二是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或者说民间文学与市民文学或中层文学的关系。这两个问题都是贯穿“五四”、《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的大问题,解决得好,就能对建设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的特色部分产生辅助作用。第四部分讲解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理论与方法,介绍中外民间文学搜集工作的立场和专业训练要求,这是首次将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理论引入我国大学课堂之举。第二编是理论参考资料,这是钟先生配合讲课编定的教参本。第三编是阅读作品。这是钟先生在讲义中引用的神话、传说、故事、谚语、谜语、戏曲和曲艺等体裁的作品原件。

  《民间文学》讲义的“骨架”在哪里呢?我认为要点有三:一是民间文学理论,二是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互促共生的理论,三是通俗文学理论。其中,通俗文学理论,由于客观原因,在一九五二年以后停讲,一九七八年钟先生组织培训全国师资进修班和编写《民间文学概论》时也未能纳入。但恢复它是迟早的事。八十年代中期,思想上的改革开放已走向深入,研究通俗文学理论的条件已经比较成熟,钟先生便在指导我做博士学位论文时补入这项研究。他指导我从明清文艺思潮切入,对明清时期呈现的通俗文艺资料加强搜集,在民间文艺理论与上中层文艺理论的整体关系中进行课题研究。他嘱咐我说:“通俗文艺是个阵地,要守住。”总之,他从中国整体文学系统和资料实际出发研究民间文学理论,事实证明是正确的。钟先生的这副民间文学理论“骨架”,也来自他掌握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献和口头资料的做法,来自他使用中外理论并始终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立场。这些都是他们那一代人的不二之法。经由这种做法,他本人得出的结论,也许是长篇大套,如他引用的马林诺夫斯基,也许是三言五语,如我国传统国学的阿堵点睛之法,而要使用自己的理论工具发现自己的资料中的问题,进行思想独创,并为社会历史和科学实践所验证,此种创造便是春蚕丝新、玉锦流长。

  本书的原件共有十一本手稿和二十二份卷宗资料,在夜以继日的抄写中,我仿佛跟随着一种神秘的力量,来到了钟先生的灯下文字中,那简直是一片细株连绵、密不透风的高山密林,里面有他挥汗如雨的日夜耕耘,也有他艰辛劳作后的独自发明。这种历程是不可复制的,但却能让后人慨叹人间某种治学方式的伟大,为什么伟大?是因为这种工作不可能浮躁,还谨防虚假,更没有“现世报”的回馈。普通世人也不能忍受那种寂寞难耐,不能走完那条精神上的孤独之路。但是,有少数治学者为了追求真理超越了自我,经受了炼狱的考验,终为一代成就者,也许正是这种学者和他炼成的学问,能磁石般吸引后人。

(本文刊于《读书》2019年第2期)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周星]从实问真、与时俱进的现代民俗学
下一条: ·[王东杰]"讲故事"与传统中国社会的群体恐惧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
·[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
·[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段友文]向大师问学 ——钟敬文先生指导我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第38期敬文沙龙在京成功举办·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即将召开
·第35期敬文沙龙“钟敬文先生的故事”成功举办·[王璟 李宗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类课程设置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