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单霁翔: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单霁翔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3-10 | 点击数:11106
 

         今年春节,“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新年俗。据报道,在文化部门组织下,全国数千家博物馆推出上万场精彩活动。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游客在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的比例高达40.5%。这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节日休闲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也体现出博物馆日益走入百姓日常生活,成为公众文化生活必需品的新形态。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让故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故宫博物院近年来让文物“活起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理念。今年春节,故宫博物院推出“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同时,推出覆盖整个春节假期及寒假的配套教育活动,研发“过大年”文化创意产品近百种。“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提用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让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也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

  这些新面貌得益于故宫博物院多年来诸多基础工作的扎实开展。

  一是得益于从2002年开始的长达18年的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确保了目前紫禁城绝大多数古建筑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

  二是得益于先后进行的7年文物清理及3年藏品普查,以及持续不断的文物藏品修复保养工作,确保“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破纪录地展出近千件精美文物。

  三是得益于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倾心服务所获得的社会影响力,吸引了150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参展,以及诸多社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或赞助。

  四是得益于故宫博物院推进“学术故宫”建设。故宫研究院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使研究成果不断转化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广大公众的丰富内容,使各项活动充满文化内涵。

  五是得益于“数字故宫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使得故宫博物院丰富的文物藏品资源能通过数字技术,以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多种方式传播。

  六是得益于故宫开放区域日益扩大。目前开放面积已经超过80%,使得观众拥有更丰富多元的体验内容和参观视角。

  我相信,今年的两会,也必将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多共识,引导文博工作者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作出更多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委员时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

  文博工作者应继续在开展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深化历史、文物及博物馆发展研究,优化观众服务供给,拓展传统文化传播渠道等基础上,持续倾听社会各界的声音,虚心吸取社会各界不同意见和国内外有益经验,不断推陈出新,传达出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内涵,为国内外观众奉献更为丰富的文化盛宴。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03月05日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二月二”民俗专家详解“龙抬头”
下一条: ·《格萨尔》史诗藏译汉名词术语进入规范化阶段
   相关链接
·[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
·李向振:《活法儿:京北城郊村的生计策略与日常生活》·[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
·[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
·[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韩若冰 黄潇婷]“日常生活”视角下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孟令法]越界—虚构化行为:仪式生活与图像叙事的非常态表达·[罗瑛]景颇族日月神话的仪式与日常生活实践
·[陈星煜]坚定开辟当下生活世界的民俗研究·[吴秀杰]解析日常文化中的量化结果诸态
·[王均霞]朝向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的神话图像叙事研究·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
·[施爱东]讲故事的民俗学:非常事件的正常解析·[张士闪]中国礼俗传统的田野考察与文化阐释
·[袁帅]孟姜女故事研究综述·[王均霞]普通人日常生活指向的手工艺与神话图像叙事研究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杨煜坤]困境与超越:“轻文明”图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生存境况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