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1年年会圆满闭幕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会员部
会员资格
会籍管理
会员信息
会费缴纳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历届年会
2021年会专区
2020年会专区
2019年会专区
2018年两会专区
2017年会专区
2016年会专区
2015年会专区
2014年两会专区
2013年会专区
2012年会专区
2011年会专区
2010年两会专区
2009年会专区
2008年会专区
历届代表大会
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
专题研讨会
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
学会成立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嘉兴论坛
昆仑论坛
东岳论坛
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中国节日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温州会议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
2016年暑期学校试点
2017年暑期学校
2018年暑期学校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8年两会专区
首页
→
中国民俗学会
→
学会会议
→
历届年会
→
2018年两会专区
[隋丽]互文与传播:基于多媒介形态的民间文学的当代传承研究
作者:
隋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1-17 | 点击数:1377
•中国民俗学会2018年年会论文•
互文与传播:基于多媒介形态的民间文学的当代传承研究
隋丽
(辽宁大学)
摘 要:本文对民间文学在当代的传承情况以及存在形态进行了探讨,认为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民间文学也将要形成不同的互文性文本和新的存在样态。
关键词:民间文学;传播;传承;艺术创新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
[苏永前]多重证据视野下的孙作云图腾神话研究
下一条: ·
[孙芳]用年画讲故事的策展思路
相关链接
·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预备通知
·
[邓启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重真实、多维整体与多脉传承
·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的探索
·
[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学“术”问题
·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
·
[崔若男]疫情时代的民间文学
·
[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
·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
[李牧]民俗的表演性:表演理论、活态传承与公共文化实践
·
[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
[高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七十年
·
[王素珍]以作品为中心的民间文学体裁研究
·
[周争艳]民间文学遭遇形式论——普罗普的故事分类方案
·
辽宁大学新增中国民间文学博士点
·
[王历]非遗实践、传承者在非遗商业化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
[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
第三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成功举办
·
[王杰文]普罗普与巴赫金
·
[王加华 李燕]眼光向下:大运河文化研究的一个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
/
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
┃
合作网站
┃
友情链接
┃
版权与免责申明
┃
网上民俗学
┃
会员中心
┃
学会会员
┃
学会理事
┃
会费缴纳
┃
2021年会专区
┃
本网导航
┃
旧版回顾
主办:
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电话:(010)65513620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