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专访河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马维彬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17 | 点击数:9750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马维彬,研究馆员,2004年起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任河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2016年,各地根据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点,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很多工作。可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2016年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马维彬:2016年,根据省文化厅非遗保护工作的总体安排,省中心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是非遗记录工作持续推进。省中心积极推动2015年度10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收集、整理各类文献、图片资料4000余份,拍摄视频资源约5TB,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补录、验收阶段;省中心参与了国家非遗中心组织实施的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2016年,3个试点项目的资源整理、采集和著录等工作有序推进;省中心承担了《河北民俗大观园》《河北戏曲》《燕赵记忆》等6个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完成了相关专题片的拍摄、制作等。此外,省中心还依托各类记录成果,对省级非遗档案资料数据库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图1 衡水内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习三抢救性记录工作现场

  二是省级非遗名录体系进一步完善。2016年,按照省文化厅工作部署,省中心组织实施了河北省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评审认定工作,经严格筛选、评议,最终共有142个项目入选。2017年3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对该批次非遗名录正式予以公布。

  图2 河北省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审现场

  三是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彩。2016年,省中心举办了两场大型综合性展会,对省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集中展示。6月11日至13日,省中心在张家口蔚县组织举办了第九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精选我省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演和技艺展示,突出民俗特色,演绎民俗风情;10月21日至24日,在沧州国际会展中心组织举办了京津冀传统工艺暨文化创意产品展览展销会,活动吸引了京津冀三地300余个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参加,汇聚三地非遗精品和文创产品于一堂,展现出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迷人魅力。

  图3 京津冀传统工艺暨文化创意产品展览展销会

  此外,省中心还举办了“沃土神韵•美丽河北——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摄影巡展”、“我的中国梦——2016年河北省迎新春民间美术作品展”、“匠·艺——河北省传统手工技艺展”等多项专题展览活动,组织了首届京津冀民俗摄影大赛、第五届河北省非遗保护理论成果评奖、“第三届中国河间西河大鼓书会”等赛事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反响。

  图4 第三届中国河间西河大鼓书会

  四是编辑出版工作成果丰硕。省中心编印出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图志》(第三辑),重点介绍了我省第三、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计212人。编印内部刊物《河北非遗保护工作通讯》,展示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动态,促进省内非遗保护工作的交流、互鉴。

  图5 省中心编辑出版成果

  除上述工作外,省中心还积极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完善了《冀中传统音乐会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分布图及相关材料;积极响应文化部、教育部实施的研培计划,组织传承人参加在中央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美术学院举办的多个研修研习培训活动。

  国家非遗中心:省中心作为这些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或参与者,其基本建制是怎样的?

  马维彬:省中心于2004年7月正式成立,为省文化厅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下设管理部、保护部、数据信息部3个业务科室,共有编制15人,在职15人,其中研究馆员2人、副研究馆员6人。

  图6 省中心正门外景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17-11-16 09:35:41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访谈丨专访福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陈秀梅
下一条: ·“礼俗互动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三人谈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