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会员部
会员资格
会籍管理
会员信息
会费缴纳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历届年会
2022年两会专区
2021年会专区
2020年会专区
2019年会专区
2018年两会专区
2017年会专区
2016年会专区
2015年会专区
2014年两会专区
2013年会专区
2012年会专区
2011年会专区
2010年两会专区
2009年会专区
2008年会专区
历届代表大会
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
专题研讨会
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
学会成立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嘉兴论坛
昆仑论坛
东岳论坛
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中国节日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温州会议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
2016年暑期学校试点
2017年暑期学校
2018年暑期学校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会专区
首页
→
中国民俗学会
→
学会会议
→
历届年会
→
2017年会专区
[祝昇慧]日常生活的实践回归与“非遗”文化生态建设
作者:
祝昇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22 | 点击数:2188
•
中国民俗学会
2017年年会论文•
日常生活的实践回归与“非遗”文化生态建设
祝昇慧
(
天津大学
)
摘 要:本文从日常生活领域为“遗产化”所侵染的文化生态现状出发,思考如何通过社区范式与微观日常实践空间,以及传统化实践中的文化记忆的双重时空维度的实践探索,构建良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空间;文化记忆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
[祝鹏程]祛魅型传承:从神话主义看新媒体时代的神话讲述
下一条: ·
[王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问题研究
相关链接
·
[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
“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即将开幕
·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全七册出版
·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
·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
[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
·
[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
·
[张怀群]乡村振兴时期大型民俗实践(活动)主体及动力现状调查
·
[张勃 孟令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思想渊源和历史逻辑
·
[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
·
[徐鹏飞]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
·
[徐金龙 李威威]文化强国背景下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发展
·
[徐家乐]新疆毛皮画艺术及传承保护研究
·
[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
·
[辛海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
[卫才华 叶蕾]20世纪太行山曲艺宣传队的组织管理与文艺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
/
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
┃
合作网站
┃
友情链接
┃
版权与免责申明
┃
网上民俗学
┃
会员中心
┃
学会会员
┃
学会理事
┃
会费缴纳
┃
2022年会专区
┃
本网导航
┃
旧版回顾
主办:
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