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7年会专区

[吴革]提炼、传承、创意、发展
——试论《中国民俗百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编辑出版的必要性
  作者:吴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21 | 点击数:1915
 

 

 
提炼、传承、创意、发展
——试论《中国民俗百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编辑出版的必要性
吴革
(西安出版社)
 要:本文从民俗的渊源、历史发展和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论述编辑整理出版《中国民俗百科》的必要性。拟通过这个窗口,观察中华民俗的历史缩影,破解文明古国的心灵密码,解读神奇民俗的历史走向,寻觅精神家园的芬芳,有助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民俗;出版;融合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乌兰其其格]蒙古族乌珠穆沁部落关于民歌审美意识的地方性表述
下一条: ·[吴晓玲]发生·传播·目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三个维度的不同意见比较
   相关链接
·[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王添]网络民俗的灵韵重构
·[王锐林]积极的规训者·[王琪]朝向当下的乡村民俗学研究
·[王佳]仪式·记忆·精神:北疆民俗文学内涵探析·[王懂懂]“他者”民俗志:基于清代《顺宁府志》所载彝俗的考察
·[王东 蒋楠]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佟思远]生死礼俗:清代四川棺木研究
·[田书宇]百姓日用即道:王艮的日常生活思想及其民俗学意义·[陶坤]暴力与秩序:我国西南炸龙民俗仪式的文化逻辑与生存智慧
·[唐璐璐]“在民间”:中国民俗学的“位置”回归·[谭昱芊]论五来重“佛教民俗学”的思想脉络
·[孙妍]口头传统与民俗主义的互动共生·[孙佳]中原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与价值重构
·[孙芳 孙若晨]展览叙事构建中民俗文物多重价值的生成与共享·[苏筱]数字篝火:锻造当代民俗熔炉的“游戏-仪式空间”
·[宋毅林]佛教东传与祛疫符号的生成·[宋海玉]形式与宣读:民俗学“挪用”现象的省思与检视
·[宋博文]数字时代的非遗研究刍议·[沈昕 范逸茗 黄琳琳]场景理论视角下徽州传统村落文旅融合策略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