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7年会专区

[胡玉福]从“文化输送”到“文化活用”
——以鲁锦的精准扶贫为例
  作者:胡玉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21 | 点击数:2225
 

 

 
从“文化输送”到“文化活用”
——以鲁锦的精准扶贫为例
胡玉福
(中山大学)
 要:文化扶贫向文化精准扶贫的变革,揭示了从输送先进文化改造农村落后文化到活用农村文化的文化观的转变。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已经成为各地普遍的行动,社会上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如果从非遗项目传承的实际状态以及社会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来理解的话,非遗项目参与精准扶贫的并不总是长期有效。鲁锦在手工织造普遍存在时能够有效的脱贫致富;当出现传承危机时,扶贫效果大打折扣。也就是说在活用非遗项目参与扶贫时需要科学的选择和动态的考量,保证民众受益,这也促使我们在更大层面思考民俗资源利用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精准扶贫;文化资源;活用;鲁锦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彭伟文]社会的民俗、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
下一条: ·[彭莹]大众视角下非遗整体性、生产性和传承性的再思考
   相关链接
·[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程瑶]转危为机:紧急情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用
·[刘永发 李庆]人文之汤:洛阳汤文化调查与探究·[柴颖]民族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建设研究
·[查汗]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视野下新疆《江格尔》史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建构·[段友文]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建构与乡村价值发现
·[胡亮]日本文化遗产的解构与重构实践·[段友文 冀荟竹]乡村振兴中民俗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发展
·[江棘]“新”“旧”文艺之间的转换轨辙·[施雅慧]历史文化街区中文化资源的挖掘及整合研究
·[吕乃华]理顺民间资源 做强民俗文化·[季中扬]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民俗文化资源
·[程慧琴]莆仙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析·[许陈颖 林翠萍]社区营造背景下民族村寨生态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探寻、挖掘非遗文化资源价值——陕西传统手工技艺大展观察·[李泽鑫]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民俗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研究
·[简隆军 简嘉]苗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段恺]从边缘到中心:延安文艺的民间文化资源重塑
·传承发展戏曲艺术 促进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香港:非遗清单是香港重要的文化资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