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7年会专区

[梁家胜]再论民间叙事是一种生活方式
——以杨家将传说为例
  作者:梁家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20 | 点击数:1981
 

 

 
再论民间叙事是一种生活方式
——以杨家将传说为例
梁家胜
(玉林师范学院)
 要: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具有生动的故事性,换言之,他们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叙事生活。包括民间叙事在内的一切民俗事象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维度和层面上生发、运作的。民间叙事必须以生活为终极指归,而生活又为民间叙事提供了天然场域,二者形成一种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互融共生关系。民间叙事在全方位的观照和审视中,其质性是生活的、文化的而非纯粹文学的;其蕴涵是情感的、心理的而非纯粹审美的。而民间叙事的生活属性最重要的两个表征:一是运用口头语言;二是体现出鲜明的地方性。
关键词:民间叙事;生活方式;杨家将传说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梁聪聪]人间路不平
下一条: ·[廖榕光]中华民族丧葬文化的特殊文体——铭旌
   相关链接
·[王尧]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蒋好霜]中国民间叙事中的报恩母题与性别实践
·[詹娜]喀左蒙古族民间叙事群体生成的动力解析·[陆慧玲 李扬]菲尔德对女性民间口头叙事的搜集与创编
·[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察应坤]村级治理中革新力量与风俗的博弈
·[方李莉]手工艺与当代中国生活方式的重塑·[梁家胜]民间叙事的演述逻辑与建构机制
·[何佩雯]苗族民间叙事中的灾害母题表述研究·[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
·[陈泳超]互文形塑:刘猛将传说形象的历史辨析·[胡彬彬 王安安]叙事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新民俗
·[王志清]“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深描与阐释·[江帆]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态思维与哲学意蕴
·第十七届亚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亚洲灰姑娘故事”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梁家胜 董育红]论民间叙事中民间立场的审美表达和多维呈现
·[杜昊]缘起、冲突与分裂·[阿布都外力·克热木]撒拉族民间叙事文学的母题及口承性特点探微
·[朱婧薇]媒介变迁与民间叙事的现代传承·[刘先福]民间叙事文类的界定与转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