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高校民俗学、民间文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1)预备通知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会员部
会员资格
会籍管理
会员信息
会费缴纳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历届年会
2020年会专区
2019年会专区
2018年两会专区
2017年会专区
2016年会专区
2015年会专区
2014年两会专区
2013年会专区
2012年会专区
2011年会专区
2010年两会专区
2009年会专区
2008年会专区
历届代表大会
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
专题研讨会
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
学会成立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嘉兴论坛
昆仑论坛
东岳论坛
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中国节日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温州会议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
2016年暑期学校试点
2017年暑期学校
2018年暑期学校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会专区
首页
→
中国民俗学会
→
学会会议
→
历届年会
→
2017年会专区
[江帆]绿叶·树木·森林
——关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的田野思考
作者:
江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20 | 点击数:919
•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论文•
绿叶•树木•森林
——关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的田野思考
江帆
(辽宁大学)
摘
要: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的视域应以传承人所处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生境、人文历史等为纵向坐标,传承人与同行业界群体的技艺水平及其特色比较为横向坐标,锁定传承人在上述特定时空坐标轴中的确切位置,完成对滋育传承人人格精神及其承载技艺的区域历史与文化土壤的科学解析。
关键词:
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理念;视域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
[简隆军 简嘉]苗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下一条: ·
[蒋聪]花草人生
相关链接
·
文旅部非遗司: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安学斌]21世纪前2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理念、实践与经验
·
[马知遥 刘智英 刘垚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
[黎成田]对珙县农耕文化传习馆创意理念与运营模式的调查
·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首批优秀成果发布
·
年华易老 记忆永存
·
弘扬传统文化重在核心理念
·
[万建中]体系的建构与理念的践行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十讲》出版
·
[徐旺生]“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
冯利民:自然和文化遗产当共同保护
·
项兆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
·
索南努日:田野调查背后的理论支撑
·
推动抢救性记录工程向纵深发展
·
记录的不仅是一招一式
·
口述史的独特作用
·
抢救性记录既是为当下更是为将来
·
实施抢救性记录应遵循的原则
·
刘魁立:尊重传承人的权利和遗产的特性
·
抢救性记录工程就是和时间赛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
/
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
┃
合作网站
┃
友情链接
┃
版权与免责申明
┃
网上民俗学
┃
会员中心
┃
学会会员
┃
学会理事
┃
会费缴纳
┃
2020年会专区
┃
本网导航
┃
旧版回顾
主办:
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电话:(010)65513620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