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萧放 张勃:《城市·文本·生活——北京岁时文献与岁时节日研究》
  作者:萧放 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19 | 点击数:3318
 

书名:《城市·文本·生活——北京岁时文献与岁时节日研究》
作者:萧放  张勃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9月1日
页数: 381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包 装:平装
丛书名:历史民俗学丛书

ISBN:9787516196038 

 

 

  内容简介

  该书从当代都市文化与都市生活传统的角度,对传统都市节日进行深入研究。北京有近千年的城市历史,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推进过程中的关键政治化都市。北京同时是民族文化交融之区,多元文化特色鲜明。当今的北京是国际都市,世界文化在此交汇。北京的节日文化在中国历史社会中具有典范意义。对于都市节日的系统的深度研究,对于中国民俗学来说是理论创新的尝试。

  作者简介

  萧放,民俗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民俗学、文化史、岁时节日民俗等。先后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代表著作:《荆楚岁时记研究——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华书局,2002初版,2004再版,2006年由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出版韩文版)。协助钟敬文主编完成六卷本《中国民俗史》,并撰写其中的明清卷。

  张勃,历史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华夏文化保护中心节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职。研究领域为民俗学和北京学研究,尤其注重节日与礼俗研究。已出版《唐代节日研究》《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清明》《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第一作者)、《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77个礼俗》(第一作者)等著作,主编《齐鲁特色文化丛书·礼仪》《中国端午节丛书·史料卷》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二十二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绪论 北京岁时节日研究论纲

  上篇 北京岁时文献与岁时民俗

  第一章 《析津志辑佚》与元代北京岁时民俗
  第二章 《宛署杂记》与明代北京岁时民俗
  第三章 《北京岁华记》与明代北京岁时民俗
  第四章 晚清北京岁时文献与岁时民俗
  第五章 民国北京档案文献与岁时民俗

  中篇 岁时节日与城市文化空间

  第六章 城市节日与城市文化空间的营造——以宋明以来都市节日为例
  第七章 东岳庙与北京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
  第八章 晚明北京居民的节日生活与城市空间的发展
  第九章 北京端午礼俗与城市节日特性探赜

  下篇 北京妙峰山庙会调查与研究

  第十章 民间信仰与庙会——以京西妙峰山春季庙会历史传承考察为个案
  第十一章 北京妙峰山碑刻文献与香会(花会)组织的集体记忆
  第一节 妙峰山香会(花会)碑刻文献的时间与空间描述
  第二节 妙峰山碑刻分类描述
  附录一 妙峰山碑刻(拓片)选录
  附录二 妙峰山管理处《妙峰山庙会花会登记册》记录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花会地址分布
  附录三 不同历史时期妙峰山碑刻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林晓平:《先秦民俗典籍与客家民俗文化》
下一条: ·丁晓辉:《阿兰·邓迪斯民俗学研究》
   相关链接
·[祝鹏程]谁之传统,传统何为:对当代北京相声传统化实践的考察及反思·[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王丽清]从民族文化融合看白族大本曲《磨坊记》的文本来源与流变·[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
·[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
·[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袁瑾]民间文学的跨文本叙事
·[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梁奇]匡卫与敷演:虞舜逃生的故事学阐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