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暑期学校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2017年暑期学校

田野║ 从民俗生活实践走近地方文化: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文化考察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田野调查之四
  作者:于倩   摄影/图:于倩 乌云高娃 蒋海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09 | 点击数:5802
 


  我们为时一天的布里亚特蒙古族文化考察是从“祭敖包”开始的,从民间信仰的维度切入地方文化。敖包(oboo)意为石堆,通常位于山顶,是蒙古族人祭祀和祈福的场所。每年夏季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时候,当地民众会穿着传统民族服饰顺时针绕敖包三圈,献上祭品,祈福还愿。

  在内蒙古,敖包的规模有大有小,有官祭敖包,也有家族敖包,还有只允许男性祭祀的敖包。我们的体验地点是位于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镇的巴彦呼硕“敖包”,是一座官祭敖包。巴彦呼硕敖包已经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天下第一敖包”的石碑矗立在半山腰上。“天下第一敖包”并非指其规模,而是因其较早出名。半个多世纪以前,影片《草原上的人们》在这里取景,一曲《敖包相会》传唱大江南北,自此“敖包”这个词跨越文化边界,进入普罗大众的文化视野。然而细心的人会发现,歌词中没有“敖包”这个词。敖包也不是蒙古族青年男女相会的地点,而是一个神圣的空间。

祭祀前准备哈达

  2011年,巴彦呼硕敖包祭祀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巴彦呼硕敖包用石头砌成,中间插有柳条。每年的农历5月13日是官方和民众共祭的日子。今天不是祭敖包的日子,故不闻“hurui,hurui”的祈福声和燃烧的松枝味儿,只有游客陆陆续续、三三两两地绕行和拍照留念。

  我们的团队分为两组,男士们跟着朝戈金会长,敖其教授带领着女士们。大家依照习俗,由男士先祭,女士等在台阶下面。国外的学者和学员手捧哈达,右手掌心放三颗石子,学习并完成了一次祭祀实践。顺势针绕行敖包三圈时,大家很安静,与山下景区的热闹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现在规定禁止带柳条上山祭祀,因此祭台上只摆着空酒瓶和袋装的牛奶。岁岁年年,一代又一代的蒙古族民众穿着盛装祭祀着这座敖包,祈求风调雨顺、人畜两旺。

祭祀敖包

  祭祀敖包之后,我们来到锡尼河苏木的“宝儿翰牧民家庭旅游户”,体验作为布里亚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射箭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音乐舞蹈文化。团队一下车,穿着蒙古袍的布里亚特人结队迎接。我们进入了展示布里亚特文化的空间。

  布里亚特射箭比赛的规则与其他蒙古族部落略有不同。一个个圆柱形箭靶子摆放在地上,射中,主持人便以唱起长调来表示赞颂。射箭手男女皆有。女射箭手弯弓搭箭的时候,尽显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

布里亚特射箭比赛

  在箭术比赛的现场,围观的穿蒙古袍的布里亚特女性积极地回答专家和学员的问题,并主动用熟练的汉语为我们介绍身上的服饰。在红砖房后面的空地上有几个蒙古包。布里亚特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将自己制作的蒙古袍别在蒙古包上,以展示各个年龄段和一年四季的服饰。布里亚特蒙古族女性服饰的剪裁十分别致,未婚姑娘和已婚新娘的服饰区别很大。在婚礼仪式中,有“换装”的环节,象征着姑娘到新妇的身份转换。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田野║ 朝向民众生活研究:陈巴尔虎旗调研侧记
下一条: ·讲座║ 霍尔茨伯格:传统文化的呈现
   相关链接
·[程瑶]转危为机:紧急情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用·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能力建设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即#活态遗产
·《非遗公约》20年:欢迎使用“非遗在中国2020”App·巴莫曲布嫫:加快落实“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即将开幕·《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全七册出版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
·[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
·[徐鹏飞]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徐金龙 李威威]文化强国背景下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发展
·[徐家乐]新疆毛皮画艺术及传承保护研究·[辛海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