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2005年公约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2005年公约

文化表达多样性面临数字化挑战
  作者:UNESCO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11 | 点击数:2882
 

  
  ©UNESCO

  巴黎,12月9日——电子商务的指数增长、数字化创造空间的扩展、发布平台的倍增等等,在过去15年里,数字化环境改变了全世界的文化景观,颠覆了传统调节机制,影响了国际贸易谈判中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地位。2016年12月12至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将召开保护与促进文化表达多样性公约政府间委员会探讨上述问题。

  这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将是在数字化环境中采纳落实《2005保护与促进文化表达多样性公约》操作指南草案的机会,他们将以鼓励基于开放获取的新政策和方案为目标:支持创造、文化产业现代化、文化和语言内容多样化、并平衡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流通。

  这些问题都在将文化纳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广泛辩论中,为此一个部长级高级别会议将于12月13日下午3:00--4:00召开,参会者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法国文化与通讯部部长Audrey Azoulay、巴拉圭文化部部长Fernando Griffith、加拿大遗产部部长Mélanie Joly、和塞内加尔邮电部部长Yaya Abdoul Kane。

  两项研究将被提交委员会讨论。第一项首次考察了公约对2005年以来签订的51个双边和区域协议内容的影响。研究显示三分之一以上协议中的文化条款“是保护国家采取与文化事务相关行动余地和能力的有效技术”。第二项描述了在西班牙和四个拉美国家(阿根廷、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墨西哥)文化和创意产业是怎样适应数字化技术挑战的。

  此外,委员会将决定支持发展中国家文化与创意产业的文化多样性国际基金(IFCD)的资助要求,哥伦比亚、马达加斯加、纳米比亚、巴勒斯坦、巴拉圭和汤加实施的计划获得了推荐。

  由Kër Thiossane支持的塞内加尔艺术家创作的多媒体设施将于12月13日下午5点在教科文组织总部投入使用。(第一会议室前的大厅)。

  目前已有144个国家和欧盟签署的2005保护与促进文化表达多样性公约为治理和管理文化引入了新的国际框架。确保艺术家、文化专业人士、全世界的文化从业者和公民都能创造、制作、传播和享有广泛的文化产品、服务和活动。

  政府间委员会由公约的24个签约国代表组成。他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也可以在超过三分之二会员的要求下召开非常规会议处理具体问题。

  ***

  会议将会在线直播:mms://stream.unesco.org/live/room_02_en.wmv

  欲报道这一活动的记者需获取认证

  媒体联络:Laetitia Kaci,UNESCO Press Service,l.kaci unesco.org(link sends e-mail),+33(0)1 45 68 17 72.

 

  文章来源:UNESCO 2016-12-09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文化多样性公约助力加勒比地区投资创意
下一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东北亚地区磋商会议
   相关链接
·[许诺]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
·[唐璐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列入机制的挑战与治理选择·[郭静暄 赵永恒 马驰 张有明]人工智能助力下的民族冰雪体育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
·[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
·[朝戈金]民俗学的机遇与挑战·[蒂莫西·坦盖利尼]民俗学显宏镜——计算民俗学面临的挑战
·[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5月21日: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
·[巴莫曲布嫫]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际文化政策之演进:事件史循证研究·[肖宇强]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及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探究
·[关志和 Ms Kate, Kwan Chi Wo 关伟铭]世纪疫情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澳门“鱼行醉龙节”的影响与挑战·探索节庆活动数字化 为传统文化活化带来新方式
·[张建军]记录口头传统:从书面文本到数字技术 ·古道尔、阿祖莱:“对自然的侵害正在加剧健康危机”
·[薛可 龙靖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的新挑战和新对策 ·毕传龙:连接好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出入口”
·[毕传龙 赵娜]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视野下的非遗传播能力建设·[专题]百年前的中国音声之美:走近劳弗录音档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